今日南京30℃,好似夏天真的来了!忙碌了一天,有点累!但晚上读了纳兰的《菩萨蛮· 为陈其年题照》为他寥寥几句就把一幅画和人写的惟妙惟肖!
乌丝曲倩红儿谱,萧然半壁惊秋雨,曲罢髻鬟偏。风姿真可怜。
须髯浑似戟,时作簪花剧。背立讶卿卿,知卿无那情。
夕阳,白云,青山,兰舟,冠盖满京华。你的《乌丝词》,你用清贫的唇齿来吟咏。一曲吟罢,惊得唐诗宋词里的秋雨,落向了天空。玉箫声声,你的歌女,发髻都是平平仄仄的。她的身影,如风拂杨柳,月照梨花。
你的根根胡须,都是江湖豪客。醉酒后,你喜欢头戴红花,又是妙词一阕。那个秋波盈盈的女子,此刻正背对着你。她一回眸,你的柔情,便永远没有最后一缕。
据史料记载,康熙十七年(1678年)闰三月二十四日,陈其年在扬州,广东画僧大汕为他画了小像。这年秋天,陈其年入京应博学鸿词科试,其画像亦带到京中,当时才人名士三十余人为此图题咏,纳兰性德的这一首词为其中之一。
上片起拍两句,词人抓住“乌丝”、红儿”和“萧然”,记述陈维崧风流而又贫困这两个方面的情状,也评价了他的词风的转变和人品。
接下两句,写画像上的吹箫女子。严绳孙《金缕曲·序》云: “题陈其年小照填词图,有姬人吹玉箫倚曲。”可见画上除了其年的画像外,还有此吹箫女子。一曲唱罢,她发髻斜偏一旁,风姿妩媚,惹人生怜。
下片一转“须髯浑似戟,时作簪花剧”便道出了陈其年豪气如湖海,又不无绮艳,既刚且柔的风格和特色。
'结尾二句再写画上吹箫女子,用的也是女子口吻。表面看来似是写陈其年不乏风流旖旎,声华裙屐之好,其实是以戏谑的口吻对这位忘年之友加以赞美。
词的上阕写陈维崧行乐的场景,他簪花取乐,所做的诗词经歌妓之口传唱,一时震惊世人,词风似乎偏于柔艳。下阕笔锋一转,将陈维崧既有旖旎之风,又富有江湖豪气的风格用寥寥几句道破。
全词结构别致,风趣幽默,多情之人开起玩笑别有味道。表面看来似是写陈其年不乏风流旖旎,声华裙屐之好,其实是从侧面赞赏其年的人格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