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真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如果认为低极情绪是没有价值的,这是一种误解。心理健康意味着各种不同的情绪互相协调统一。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可以区分为不同的水平:
1、伴随着疼痛、冷热或食和性的本能而产生的情绪是最低水平的;
2、社会生活中与个人利害关系相关联的事情而激发的各种情绪;
3、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的利他主义行为以及形象的美感等而产生的情绪;
4、最高水平的情绪是与真善美等抽象概念或人生理想相伴随的情感。
情绪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例如,美感便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情绪;而亲人去世引起的悲痛以及面对危险时的恐惧被视为被动的情绪。下面介绍几种引起情绪变化的情境及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一、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是一种持续紧张而又难以松弛为特点的情感状态或心情,它意味着自我调节张弛的能力产生了障碍。
变化情境:工作学习紧张而造成的压力过大导致情绪变化、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
产生原因:个人的虚荣心、争强好胜以及自卑心理。
应对措施:参加休闲娱乐活动放松身心。
二、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指一个人精神生活中的某种状态。
种类:一种是与生命中的特殊阶段密切相联系的,如青春期危机、更年期危机。第二种是意外事件造成的,如亲人死亡、受到迫害等。但还有一些危机是以上两种的混合状态或中间状态,例如青年人婚姻生活中的危机、老年退休初期引起的危机等。
应对措施:面对心理危机,如果觉得自身无法排解,最好求助心理医生。
三、烦恼
烦恼是一开始并不困难就忍受下来却一直拖延着的挫折感和轻微心理冲突的产物。
特点:
1、内容是现实的,实实在在的;
2、包含着很多想象;
3、包含着理性的推断,智力代表着烦恼的能力,因为白痴没有烦恼;
4、一旦被烦恼缠住了,明知进了死胡同,却难以自拔。
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许又新教授给烦恼下了一个定义:烦恼=欲望/满足欲望的有效行为。
道家主张“少思寡欲”,佛家主张“无欲”,本人认为与其徒劳无功地去跟欲望对着干倒不如使尽浑身解数采取有效行动满足欲望。
产生原因:压制欲望,企图“想开”“看透”,压抑使欲望的内容变得模糊不清,再想满足时却不知从何处下手,只能陷在烦恼之中无法脱身。心理问题的产生实际上就是因为这种烦恼而导致的。
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欲望的有效行为
四、焦虑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焦虑完全指向未来,简单的理解就是有劲没处使,是一种心理冲突,是最常见而典型的情感体验。
躯体上的表现形式有: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容易出汗、尿频、骨骼肌肉紊乱疼痛等。
案例代表:为子女前途担心、考试焦虑、社交恐惧等等。
应对措施:产生焦虑需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如找家长、朋友帮助,严重者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五、失落感
人生是一个有得有失的过程,要有所得就必须付出代价。痛苦的失落感总是伴随着我们,我们的责任是逐渐从痛苦中走出来,患得患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因为客观世界是不按我们的愿望和意志运行的,我们只能采取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应对策略,这才有利于心理健康。
短时期的失落感是谁也难免的,但如果失落感过于严重,持续时间过长,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就形成了心理障碍,抑郁症就是典型的长期失落感所造成的心理障碍。
抑郁症前期表现:
1、心情低落、总是高兴不起来;
2、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即使自己特别喜好的活动也一点也不想做;
3、对未来感到一片漆黑,毫无希望;
4、感到精力似乎已经耗尽,想振作也振作不起来,自己似乎成了没有燃料的机器,根本发动不起来;
5、感到个人好像掉在了大海之中或丛山的深谷之底,谁也救不了他,即所谓的无助感;
6、感到自己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简直是个废物,甚至感到自己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好事,全是罪错,有深刻的自责和内疚;
7、感到活着没有意义,不是生活中的某件或某些事没有意义,而是生命本身就没有意义,生不如死,有自杀的念头甚至计划和行动;
上述七项中只要有一条表现明显、突出,我们便要想到有抑郁症的可能。尤其若是天天如此,持续已经两星期,则抑郁症的可能性很大,必须尽快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