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其实是反人类的,所以对于写作者来说,了解人类的阅读习惯,可以更好地促进写作。
听罗胖介绍了一本书,叫《脑与阅读》,是讲人的大脑是通过什么机制来阅读的。
人类有文字、有阅读这个行为,还不是很久,阅读能力其实是一件逆天的事情,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奇迹。
阅读有几大难关:
1.人的眼睛只有中间的一块区域,聚集了高分辨率的视觉细胞,能看清文字。
阅读时,我们的目光不是匀速前进的,它每秒钟要跳动4-5次。
所以,为了照顾人的缺陷,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往往句子很短。
2.我们得把进入眼睛的视觉信号,转化为大脑可以理解的信息。
眼睛接收到的信号,是一个一个的画面。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我们认为浅显的文章才是处理起来比较容易的文章,其实不然。转化为读者熟悉的内容才是关键。
深度文章也可以写得让读者容易接受。
3.阅读要克服的第三个障碍,是把字符转化为声音。
阅读和声音有关,比如小孩喜欢大声读。
我们的词语里,“念书”“读书”,都要发出声音。古代的私塾,小孩子读书都是摇头晃脑的。
我们要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然后才能提取它的意义。
阅读的深层机制是,大脑要全体出动,才能提取出一个字的意义。
大脑真实的运作,是一场混乱的大合唱。
现代人的阅读量远远大于古人,我们在心里默念就行了。这是高强度大剂量训练的结果。
写作时选有具体形象的词语,更易唤醒人们记忆,帮助理解。
如:写一篇《美国政府运作规则的法理渊源》,不如把题目起成《特朗普为什么要让美国政府关门?》
美国政府是抽象的,而特朗普是具体的形象的,就容易唤起很多联想。他的长相,他的声音,他的八卦,都会帮助阅读者理解。
总结:文章写得很难读,责任不在阅读者,而是写作者不理解人的大脑。
新媒体写作者要注意用户体验,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让读者轻松地get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