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发生天大的事,饭总是得吃,不管吃的好坏,多少,总是得有饭吃。
就象当下的疫情一样,不让出门也好,不让聚会扎堆也好,在家里待着,隔着屏幕聊天,或者是做一些自己的事情,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吃饭。
记得马未都马老爷子发过感叹,他说这一天三顿饭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真的很耽误事。为啥非得是三顿呢,到点儿了人都吃饭去了,你不吃你连个作伴儿的人都没有。那鳄鱼,可比人类在这地球上待的时间长多了,人家几个月吃一顿,剩下的时间该干吗干吗。
吃,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当然,首先是得为了活着。但是,现在人吃出来成堆的胖子,就明摆着吃饭绝不是为了活着那么简单。再说那零食,如果说是饿了才吃,或者是没有体力了才吃,很多食物都可以舍去。
那么,吃饭就有了另外一重意义,满足感。很少能够看见一个人面对着满桌的美食佳酿,愁眉苦脸,往往是以喜笑颜开居多。食物,有一种拥有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因为人与其他的动物一样,生来必须练就的一项本领,就是觅食。所以,拥有食物,也就意味着征服,面前的一切,就象是战利品一样,能带来荣耀。
随着社会的发展,饭的价值在延伸和传递,开发了社交的功能,甚至还会偶而披着战争的外衣,比如说鸿门宴。平时,如果说找人办个什么事,约的时候总是会说:一起吃个饭吧。吃饭,是个平常到可以脱口而出的事件。相对于喝酒来说,它就家常了很多。只有熟识的人之间,才会说一起喝酒吧。如果关系不到一定程度,直接发起喝酒的邀请,会让人心生戒备。
至于吃饭时,无酒不成席,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就是因为我们把吃饭这件事情搞得越来越复杂,在隔离的这些日子里,吃饭是一项占据着日常大段时间的工程。我大概算了一下,一顿饭从开始做,到吃,再收拾完毕,平均时长两个半小时。一天三顿饭,就是七个半小时,按现在一天的七小时工作制,光吃饭的时间,比工作的时间长多了。
当然,我说的这个,指的是家庭日常用餐,不包括办公室里泡一盒方便面之类。所以,这些日子,特别为吃饭所累。由于孩子正在长身体,总不能过于花色单一,简单到连自己都看不过去的地步。眼看着,由于饭菜不一样,孩子脸上表情的分类呈现,实在不忍心因自己的偷懒,让孩子心生委屈。尽管,在这个时代,孩子们的物质,早已足够丰富。
假如只是我自己,我真愿意一天一顿饭,甚至一顿饭都不做。馒头夹咸菜我也愿意,然后把一整天大段的时间省下来做些自己的事,享受思维不中断,一以贯之的那种酣畅淋漓。这三顿饭,就硬生生地切割着,一天天的日子,就成了一堆案板上切碎了的苹果。
再加上拍照打卡交作业,微信群里看看老师的吆喝,就是又把那一堆苹果碎成了泥。
隔离,看起来是有了一大段属于自己的日子,就象一整个圆鼓鼓的石榴果,打开一看,琐碎掉一地。
如此说来,还真是得羡慕鳄鱼一下,人类要是能进化到几个月吃一顿,多好啊。谁要是想请我吃顿饭,呵呵,等着吧。
疫情还没完,天天得吃饭,这就是俗话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无论出不出门,这就是日子,浪迹其中的人,就是在烟火里修行,也是滚落在红尘俗世中的遗珠。
俗与不俗,生将继续,活得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