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曾国藩的才智 悟胡雪岩的睿智》
“上篇 看曾国藩做人
第一章 谨修身:完善自己,向圣贤学习
看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没有远见必犯错误,看远,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更是境界。目标牵引成长,过程充盈人生,一个被眼前美景所吸引的人,难睹山外之山;一个被蝇头小利所困扰的人,难睹天外之天。这种人,往往在自我陶醉、自我满足和自我放纵中自毁前程。只有困知勉行,立志自拔于流俗,才能成就一番大业。志向高远的人也可能会失败,但志向短小的人则注定不会有所作为。
第二章 重养性:心气平和,沉住气才能成大器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曾国藩
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
对于任何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都离不开他人的支持与帮助,而要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学会宽容、理解他人,这也是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如果凡事斤斤计较,树敌太多,就等于在你成功的路上人为地设下了障碍。
消灭敌人的最佳方式,就是将他变成自己的朋友。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作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宽以待人,就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包容,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如果凡事斤斤计较,则会使人疏远自己,减少合作力量,无形中给成功带来了障碍。
曾国藩常用“厚藏匿锐,身体则如鼎之镇”这句话教育僚属及家人,这两句话可以作为座右铭来遵守。“藏”是什么?藏心是为了把锋芒掩饰下去,不让别人察觉。即本来强,却装弱,本来大,却装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出击,让别人防不胜防。
当今社会,做人依然以浑厚为佳,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轻易反驳对方所说的话都是做人的高明之处。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很好的心态才行。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的人际往来,锋芒都不可毕露,有才华固然很好,但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忌,避免功高盖主,才算是更大的才华。
荀子指出:无论对于贤者或是小人,都要“敬”,只是二者的内容不同,对贤者的敬重是认同其价值取向,以求亲近;对小人的敬是一种畏惧,要敬而远之。在与人交往中,每一个人都要受到礼敬,对别人的礼敬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尊重,“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曾国藩深知历史上许多高官都败在身边人手上,所以当他的叔父打着他父亲和他的旗号去干预地方公事后,他立即写信予以制止。并讲了一番此乃败家误国的道理。最初,他的叔父不以为然,甚至有些气愤,后来还是曾国藩的父亲搬出“祖训”来,他叔父才得以收敛。
到曾纪泽稍微长大些,曾国藩便有意识地培养他与大人交往,尤其是与那些有作为的人交往。在家书和日记中,经常看到曾国藩令曾纪泽设宴招待宾客的记载,这是给他与自己的幕僚、友人相结交的机会。因此之故,曾国藩死后,左宗棠、李鸿章、郭嵩焘等人与曾家少辈交往仍很多,而曾纪泽成为英法等国大使,就是李鸿章、郭嵩焘等人提名的结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使给家人留下万贯家财,也总有吃光用尽的时候,那么不如引导他们学习技艺、陶冶情怀、结交朋友、增加学问,让他们能够靠自己站稳脚跟。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严正未必不是关爱,而娇宠却真正是误了自家的子弟。
第四章 妙用人:会做人福满身,会用人达天下
建功立业要靠众人帮
用人要先会识人
所谓识人之术,就是通过各个侧面,看清一个人的优长和短处在哪里,然后才谈得上量才使用。
个人的功业,是大众抬举出来的,招揽人才的道理,已经被我们充分认可了。但是用人并非只是以多为胜,拣到篮子里就是菜。用人,应该以“识人”为前提,也就是说,先看清一个人的优长和短处在哪里,然后才谈得上量才使用。
曾国藩的识人之法是很有道理的。一般而言,容止庄猛的,勇武刚健、果敢决断;容止沉稳的,谨慎有节;容止端庄的,肃敬威严、耿介忠直;容止安详娴静的,坦荡无私。容止不正,其人心怀他念,需要考察这种人的真实动机和想法;容止正派,其人内心纯粹,心无旁杂,往往不会轻易地见利忘义。在识人方面,曾国藩颇精于相术,他言道:“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穷通看指爪;寿夭看脚踵;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他并非完全“以貌取人”,而是貌相与谈吐相结合,每逢选吏择将,他必先面试目测,审视对方的相貌、神态,同时又注意对方的谈吐行藏,二者结合,判断人物的吉凶祸福和人品才智。这个标准一直贯彻于他为官从政的始终,从未改变。
这种观察人的方式,其实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看相的方法,叫“神相”或“心相”,有句名言为:“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一个人思想转变了,形态就会转变。
要用好人,需懂得刚柔相济
要把人用好,不能不讲些策略。总是老好人一个,会纵容手下人的骄纵之心、轻慢之气,很难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所以要讲“驭人”,就要有恩有威,有柔有刚,让人从心里服帖。
选择朋友是人生第一要事
第五章 知进退:人越成熟,越要不断调试自我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富贵人家,不可不牢记此二语也。
——曾国藩
心胸要大,别被枝叶问题绊倒了
当你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时,忍耐就是你生存的重要法宝。在这时候,成大事者,往往能审时度势,不把那些小耻小辱放在心上,而在暗地里积蓄力量,积极行动,以图后起。
当人们形容一个人的心胸气量大时,常常会说他“额前能跑马,肚里能撑船”。有这等气概的人,有着异于普通人的宽广胸怀和强韧的承受力,他们不去计较一些小事,为了心中的理想,承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苦难,也获得了常人不能获得的成功。
重剑无锋,理智地退让是高明之举
花朵固然张扬着向上,却只是外在的美丽;果实虽然沉默着向下,却是内在的充实。我们应该记住:周围的人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敌人。因为平和,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因为不可一世,我们会凭空制造出许多敌人。我们应该记住:每一个结束,就是一个开始;我们的才能,是为下一个成功所做的准备。这样想并这样做,我们的人生才不会像气球一样,在自我膨胀中毁灭,才能拥有成功的人生。
为人应当养成谦逊的美德,这不仅是有修养的表现,也是生存发展的谋略。巧妙地掩饰之所以是赢得赞扬的最佳途径,是因为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总抱有好奇心,不要一下子展现你全部的本事,一步一步来,才能吸引别人,最终获得扎实的成功。倘若你志得意满时趾高气扬、不可一世,这样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如何出众的才智或高远的志向,都要时刻谨记:心高不可气傲,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必须审时度势,尽量收敛锋芒,以免惹火烧身。
羽翼不丰难以高飞
曾国藩为人处世谨慎之极,不是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做,利于自己不利于国家的事情不做,条件不成熟的事情不做。不经深思熟虑,没有确实把握的事,坚决不做,也就是“羽翼不丰,不可高飞”。
第六章 理关系:走远路的人,先要给自己搭桥
好名声是立身之本
太精明的人,会让他人躲着走
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总结出了精明与糊涂的辩证关系。他在《呻吟语》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曾国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人才、提携后辈上的成功。这一方面保证了自己事业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和家人预先铺下了一条后路。
助人者人恒助之。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尽可能地给别人提供方便的人,常常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
为人处世以变通为先招
下篇 看胡雪岩做事
第七章 善谋划:事情的成败不在天,而在远谋
运气往往是合理运筹的结果
第八章 讲方法:不同层面的人,要不同对待
整合各方面力量
我们普通人要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就必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子,你要知道你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有人肯帮你,为你提供机会或者信息,你才有可能迎来自己人生的转机。
舍得付出,招览人才
胡雪岩招揽人才从来就是不惜出以重金的,在他看来,以财揽才就如将钱买货,货好价必高,值得重金揽得的人也必是忠心而得力的人。他曾说:“眼光要好,人要靠得住,薪水不妨多送,一分钱一分货,用人也是一样。”他说用人和买物一样,“一分钱,一分货”,话是糙点,但理却不糙。同时,胡雪岩也从不以自己生意的赚赔来决定给自己手下人报酬的多寡,无论赚赔,即使自己所剩无几甚至吃“宕账”,该付出的也绝对是一分不少。
恰到好处地给予他人利益
古往今来,“利”和“礼”都是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送礼的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具体操作上,是一件需要细心琢磨的事情。你送礼的功夫是否像那些高手一样到家,不显山露水,却能够送得恰到好处,这不仅要满足别人的需要,而且要合乎别人的喜好、兴趣和审美观点。能做到这一点,其效果往往是超出你的意料。
在我们的心目中,“礼”应该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其实这倒也不尽然。只要是人们心向往之的东西,对他就是一份厚礼。
第九章 巧用势:能识时务是头等大事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社会财富每隔5年就要重新分配一次。在这一次次地位更迭、财富分配的大变革中,有人得意,有人失望。眼光准、动手快的人,才有望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成为时代的骄子。
不论任何国家、任何年代,跟着时局的发展趋势走的人,总会有丰厚的收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决定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组织——联合国。可是在什么地方建立这个组织的总部,一时间颇费思量。地点应当选在一座繁华城市,可是在任何一座繁华城市购买建立庞大楼宇的土地都需要很大一笔资金,而刚刚起步的联合国总部的每一分钱都肩负着重任。就在各国首脑们商量来商量去的时候,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听说了这件事,他们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在人们的惊诧中无条件地捐赠给联合国。
精彩的妙棋还在后面。洛克菲勒家族在买下捐赠给联合国的那块地皮时,也买下了与这块地皮毗连的全部地皮。联合国大楼建起来后,四周地皮的价格立即飙升起来。现在,没有人能够计算出洛克菲勒家族凭借毗连联合国的地皮获得了多少个870万美元。
当洛克菲勒家族这步棋走出,并且有了结果后,人们已经不再对他们的举动不可理解,而是对其拍手叫绝。洛克菲勒家族收获了满园果实,缘自他们不仅仅看到眼前的这一步棋,而是看出了整个时局的大趋势。
以普通百姓的身份为公家效力,走的是一条“曲线救国”之路,对时事分析得越透彻,获得的长远利益机会就会越多。我们每天睁开眼睛,各种信息、各种见闻就会扑面而来,在头脑中对它们整理消化之后,就能找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来。
有些人智商不一定低,但在财商上,比起那些感觉灵敏、善于整合资源的成功者还有那么一点差距。培养自己对财富的嗅觉,可以从每一个时段,每一种行业开始,当你能留心他人视而不见的新增热点,并将其当成自己创富事业的契机时,财富已经离你很近了。
当时官场腐败,朝野上下在对待洋人的态度上有分歧。胡雪岩从商人的实际出发,认为洋人可以为我所用,并率先实践。胡雪岩认为,生意的气度源于一个人的眼光。正源于此,他把眼光投向了国外,知道同洋人做生意才是有前途的事业。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管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都是从小处、从低处,一步一步做大做强的。当你走向高处的时候,就好比是一条大鱼,不要忘了当初养育你的小河沟。
一个人在别人眼里是不是一流人物,来自于他自己给自己贴上的标签。我们从衣着、饰品、言谈举止打造自己,并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有档次、有实力的形象,可以吸引许多相同层次人的注意力,由此拓展关系,发掘机会,便更加顺利。
要行善举、树形象不但要舍得花钱,而且要花得是时候,是地方,“花一文钱能收到十文钱的效果,才是花钱能手。”胡雪岩行善求名,以名得利,“先做名气后赚钱”,只要名气一响,黄金万两自然便不成问题。
第十章 求稳健:稳可以增加你胜算的筹码
做事之前先想清楚一切细节
求长久利益,就不能出“损招儿”
商业运作最需要讲信义、信誉和信用,也就是说要于正途上“勤勤恳恳去努力”,生意才会长久,所得才是该得。所谓飞来的横财不是财,带来的横祸恰是祸,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胡雪岩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深刻地抓住了“钱财账”与“人情账”之间的辩证关系,不重此轻彼,而是完全根据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条件去区别对待,处理好二者的相互关系,有取有舍,能宽能严,能做到这一点,也是这个盛极一时的“红顶商人”不同凡响之处。
必要的时候,要学会低调做人
第十一章 懂灵活:心活才可活一切
会办事的人,能把很难办成的事变得易如反掌。而有些人直来直去,不太懂得迂回,结果怎么干怎么不灵。会办事,就要必须懂得灵活之道,可明可暗,可伸可缩,不必霸王硬开弓,也不必总是绕圈子,一切皆因人而论、因事而定。
掌握事态的变化,首先要掌握人
中国古代,诸葛亮提出考察识人的七个方法。“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了解一个人的本性有七条办法:询问他对某事的看法,以考察他的志向、立场;用激烈的言辞故意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应变的能力;就某个计划向他咨询,征求他的意见,以考察他的学识;告诉他大祸临头,以考察他的胆识、勇气;利用喝酒的机会,使他大醉,以观察他的本性、修养;用利益对他进行引诱,以考察他是否清廉;把某件事情交付给他去办,以考察他是否有信用,值得信任。
要管住人,最好让他自己管住自己
什么时候,都不要把话说绝
回绝别人的时候,我们的态度要明确,但要注意口气不可太生硬,不要刺激对方的情绪。这样,既尊重对方又不会使其产生误解。
第十二章 有担当:“圆世”为要义,果敢为方针
在人生的舞台上,上台或下台都很正常。当时机成熟,轮到你上台,你就要尽情演好你所扮演的角色,要在台上尽其所能发挥你的才华,但不要沾沾自喜,目空一切,也不要自高自大,要清楚你站的可是台上,已经高出地面,如果跳得太高,就有被摔下来的危险。所以要谦和,要随时有下台的心理准备。当你下台的时候,也不要沮丧,你要心平气和,要看得开,要有一颗平常心。既然是舞台,不可能有人永远留在台上,对于任何人,机会永远都在。
责任当前,没有退缩的道理
做人有担当,才是成大事的气概。是输是赢,光明磊落,如此,即使你输了生意,输了机会,却不会输了人格,输了形象。
有难同当,有功独享,是做事业的大忌。曾国藩提出“有难先由己当,有功先让人享”的观点,认为“此乃事业之基”。他认为与别人分享功劳是减祸之道,是加福添寿之药方。
曾国藩时常提醒自己要注意“富贵常蹈危机”这一残酷的历史教训,因为他十分清楚“日中则昃,月盈则蚀,五行生克,四序递迁,休旺乘除,天地阴阳,一定之理,况国家乎?况一省乎?况一门乎?”这种古朴的变易观。他更清楚“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封建统治术,因而,只有推美让功,才能持泰保盈。后来他自动解除湘军,交卸兵权,放手让李鸿章培养淮军,都是基于这种避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