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8 闫安
暑假,四个孩子在北京玩。 从陪伴和参与,从教育和被教育的角度观察。即开心又冒冷汗。
教育,都说以教为主。其实“育教”更为重要。因为“教”有点模式化,甚至可以偷懒。“育”则需要花心思,有体系,循序而且有进阶。还需要付出心血。例如儿童成长过程中,最起码的陪伴与参与。
从小往大说,个个活宝。
悦悦,8岁,一年级。开心、阳光、活泼。
与年龄大些的小哥哥随时拌嘴和打打闹闹。象树林中一对追逐、跳跃着的雀鸟,羽翅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智识、能力、高矮、年龄上有不同,但可以相携促进,而且天性一致。还有不分性别的两小无猜式的天真烂漫。天热口干,随口来一句,“我现在只有口,没有水了”。
这比老师教她多少东西都更有价值。难怪德国儿童教育是混班制的。教师有点“置身事外”的观察和引导。重在于“育”而不是“教”。故他们的教育理念与国内“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幼儿教育正相反。例如反对从小填鸭灌输式的通才班、才艺潜能班等等。而是要按照儿童正常的成长节奏来。
正如北京14中体育教育专家,也是民盟盟友的龚真观老师,从专业角度,有次纠正说幼儿园“体能老师”的提法不对,认为应该遵从幼儿成长规律,进行体质的功能性活动。
在地铁里,现在她能够不打磕绊的清晰读出沿线各站名。表情平淡无惊喜。就如喝水一样,认字似乎是个基本需要而已。不值得应该如惯常理解的获得什么额外的奖励或荣誉。认识到这一点,就是“教”和“育”的结合,成功了一大半了。
进一步的,她问,我们要坐到哪一站?在哪里转车?说明她的方位感、空间概念、计划性等都有了潜移默化的提高。认字和知识是可以服务目的和需要的,也是能够产生价值的。
所以,幼儿教育“混班式”教育,其团队性空间互动、个性磨砺、彼此协作、增进知识和分享互动,要远远大于时髦又赚钱的蒙台梭利、奥尔夫、福贝儿、多元智能等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混班式的幼儿教育,或者童子军等,这种全方位的参与是关键。
先先,超男型。12岁。
体育天赋非同小可。好奇心尤重。对自己看到的,都要试试。推杆、轮滑、滑板、路沿石的平衡走,胜利品象棋,乃至夏天想着冬天。做什么都可以兴奋的跑跳着参与。喜欢的东西就想拥有,小孩们的天性。上天赋予的天份,如不善加育化,则就暴殄天物了。所以,教化就是“育养”,而非简单的养育了。
可如何育教?对所有的父母和师长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欣爽,上初一了。
自我意识和身体一样,开始提前发育了。一个非常有个性和自主想法的女孩。
话不多,但一出口,就总有让人一愣的感觉。穿着有点模仿社会化,又有点学生的清新。多元潮流和互联网时代混沌信息的影响和烙印明显。这是对“育教”的另一种挑战。还不是简单的教条主义。因为是未成年人自我意识萌发的关键成长阶段,行为已有自主意识和能力,不应高高在上,甚至需要一人一策的互动、参与、分享和引领。
对有思想的她来说,事上的磨练所获得的识见和启发,比读了多少书和记住多少知识都要强上百倍。
融融,18岁,大学生了。
动辄以成人自居。已开始不愿与同行的小朋友一起合影,有点让人挠头。
敢于担当,需要放手。
买票时,远远观察。他让同行的几个小朋友也排队,到窗口了。向售票员主动沟通,小团队的身高、年龄等信息,成功的获得一个免票,一个儿童票。不经意露出的诚恳的外交风采,让人赏心悦目。
他也在观察社会和发展生存智慧,例如在旅游区,不仅仅是前置准备、线路优化、商业消费选择、自我克制、分工配合、团队意识等,都可以恰到好处。一眨眼成人后,就显现出了练达实在。前程远大,未来几乎让人无限期待!
感觉人类以后可以搬家到火星水星金星木星太阳系银河系外星系等等,都不在话下了。是轻松可行和易于预测的。
后生不可畏。
反倒是现在的“教育”和“育教”,让人有点可畏了!
………
“若有人眼大如天,便觉山小月更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