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在魔都常德路,邂逅一栋竣工于民国时期的老公寓楼。
肉粉色的墙面,圆头的外挑阳台,紧凑隽秀的外观,不奢华,不张扬,安安静静立在闹市街口,如一位走进人海便寻不见的普通邻家女孩,是这栋楼给人的第一感觉。一般人路过,绝不会多看它一眼。
但它不是普通的公寓楼,历史赋予它浓郁的文化内涵,它是一本底蕴深厚的旧书,一杯历久弥醇的香茶。
它是有灵魂的,它的灵魂是那位风华绝代的民国才女,张爱玲。它的名字叫常德公寓(原名爱林登公寓,始建于1933年)。
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往往记挂着和平幽静的乡村,心心念念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告老归田,养蜂种菜,享点清福,殊不知在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闲语,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
张爱玲是典型的宅女,清高,孤傲,才华横溢,遗世而独立。这点通过她《公寓生活记趣》的描述可见一斑。
张爱玲在上海住过的几处寓所,常德公寓是最出名的。她的创作高峰期就是居住在这里的那几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 —第二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等著名作品都是在这里出炉的。
一楼一排显眼的落地玻璃窗后面,是一个以张爱玲为主题的书咖,据说是张迷开办的,书柜边有张的画像,书柜里也陈列着张爱玲写的、或者别人写她的书,里面的人大都冲着张爱玲来的,约三俩好友,点几杯咖啡,静坐在临街的窗前,翻一翻书,想象着张爱玲也曾这样坐在这里,一边喝加奶油的咖啡,一边与朋友轻声细语。在这浮世繁华中,缅怀一段旧时光。
在这处公寓里,张不仅写书,而且她的爱情,也萌发于此,終断于此。在她出名之后,很多人慕名而来求见,大都被她拒绝。胡兰成亦不例外。但这位情场老手,一定是情商极高的,见不到张爱玲,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转身而走,而是写了张纸条,从门缝塞进去。这张纸条写了什么,无从得知,但张看了之后,竟然产生兴趣,并亲自去拜访胡兰成。彼时胡兰成已有妻有妾。乱世中的一段尘世孽缘,就此拉开序幕。俩人在这里秘密结婚,,三年后又以离婚收场。风流成性的胡兰成究竟何德何能,令一代才女,与他分手后,“自是萎谢了”。
遗憾的是,这栋楼现在是私人住宅,不能入内参观,只是通过玻璃门,看一眼漆了绿漆的、张爱玲提过的艾斯汀电梯。
(二)
不能入内参观,我便沿着新闸路、康定东路,一路向苏州河方向走去,那里,有一栋豪宅,是张爱玲出生的地方。
当年清末名臣李鸿章,很赏识敢言敢写的张佩纶,便把娴雅端庄的长女李菊耦下嫁于他,并陪送丰厚的嫁妆,足够她三代以内衣食无忧,其中,包括位于康定东路(当年叫麦根路)的一处豪宅。
李菊耦育有一子一女张志沂和张茂渊,便是张爱玲的父亲和姑姑。青年守寡,李菊耦竭尽所能,用传统的方式教育儿子,把个儿子,教成了迂腐保守的旧朝遗民。儿子成家立业时,却娶了个深受西洋文化熏陶的媳妇黄素琼。
张志沂身上有着清末纨绔子弟的所有陋习,鸦片、赌博、嫖妓、纳妾,在他是理所当然,在妻子黄素琼是无法容忍。黄素琼出身也是豪门,是清末首任长江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广西盐发道黄宗炎的女儿。她思想新潮开放,崇尚平等自由独立。于是,刚结婚时别人眼里“才貌般配、门当户对”的一对“金童玉女”,不久便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
张爱玲和她的弟弟张子静,就出生在父母的吵闹声中,出生在这人人艳羡却冰冷薄情的深宅大院里。
几年后张志沂和黄素琼离了婚。离婚是黄素琼提出来的,她堪称女性中主动提出离婚的民国第一人。
(三)
父亲的生活腐朽糜烂,整日里浑浑噩噩,后又娶了民国总理孙宝琦的七女儿孙用蕃。继母对姐弟俩毕竟没有母子亲情(张爱玲文中描绘的刻薄歹毒的继母形象,大抵以自己的继母为蓝本),母亲离婚后也常常旅居国外,就算回上海也是与感情要好的小姑子张茂渊一起居住,对一双儿女不闻不问,童年的姐弟俩,感情上无疑是孤苦的。
张爱玲天资聪颖,小小年纪文学天份便已展现,这点深得父亲喜欢,兴致来时,偶尔也会在书房教她古诗词,讨论名著。
张爱玲生性如母,与继母关系不好。在一次顶嘴后,继母打了她一巴掌,她便与继母对撕起来。父亲得知后怒不可遏,把她毒打一顿,并关进黑屋,长达半年。后来在仆人的帮助下,她逃出家门,逃到母亲和姑姑的家里,开始了新的生活。母亲对她还算不错,亲自教她英语,教她礼仪,甚至还给她请过价格不菲的英语家教。
同住的姑姑跟母亲一样是位独立的新女性,对张爱玲影响颇深。母亲常常出国,姑姑对她还算蛮照顾的,后来张爱玲还为姑姑写了一本书《姑姑语录》。
(四)
如果说,张爱玲是寂寞深宅里开出来的一朵艳光四射的花,那么,她的弟弟张子静,则是在夹缝中生长的一棵悲催的狗尾巴草
看着这个大宅院,想着这院里人物的悲剧人生,我心底忽然心疼起其中一个来。这个人是张子静。
对于张爱玲,我喜欢她的才情,喜欢她的文字,但并不迷恋她的品格和人本身。她与她母亲一样,充满小资情调,某种程度上来说,并没有多少家国情怀,不关心时事,不关心政治,她们只为自己而活。甚至对于血浓于水的弟弟(儿子)张子静,也从未伸过援手。
不管怎么样,张爱玲,多少还是得到了一点点亲情和爱情的。而张子静,自小爹不疼,娘不理,姑不亲,姐不管,养成了他懦弱温厚的性格。终其一生也不曾品味过多少亲情的滋味。并且孤独终老,连爱情的滋味,他也不曾体会过。
祖上留下来的家产几乎被父亲挥霍殆尽。坐吃山空的张志沂舍不得给儿子花钱,干脆不给他定亲成家。后来张子静到扬州银行上班,有了微薄的工资收入,总算能养活自己。一次他回上海出差,带了一些公款办事,父亲见了,便让放自己那里代为保管,然后拿去赌博输光光了。几天后儿子来取,哪里还有一分一厘?
张爱玲逃出黑屋,到了母亲这里,母亲和姑姑接纳了她。几天后弟弟用报纸包着一双篮球鞋过来,也想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说:“不可以,我的钱供你姐姐生活读书已经很紧张,按照法院判决,你父亲该要负担你的。”母亲的绝情令张子静流下伤心的泪,张爱玲当时也哭了。
张子静有次去姐姐姑姑那里,吃饭时间到了,姑姑居然不管饭,说是如果要留下来吃饭,必须提前告知吃多少饭,吃什么菜,提前预备了才行。她们做饭,没有多的。
终于有一次母亲打电话让他过去吃饭,电话里要他报上饭量和想吃的菜名。开饭时,母亲并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像别人家的娘一样饭桌上唠唠家常,关心一下儿子的身心发展,而是注意着儿子吃饭时,有没有言行一致,有没有多吃,有没有吃他报的菜名以外的其他菜。
张爱玲即便后来成名,有了稿费收入,也同样没有想过帮助可怜的弟弟。她临死之前,把自己所有财产全部留给了朋友宋琪。
她刻意与弟弟保持了一点距离。她最后一次离开上海,再不回来的那次,也未想过跟弟弟告别。倒是这个弟弟,几天后来看姐姐,才从开门的姑姑那里听到消息:你姐姐,去美国,走了好几天了。
难道,张爱玲像现在某些人一样,担心穷亲戚沾上了甩不离?
张子静解放后不久丢了银行的工作,祖上的房产也被收为国有了吧?因为他的继母孙用蕃彼时居住在十四平方的小屋里。他被安排到浦东黄楼农村教书。黄楼那个地方,就是现在的迪士尼乐园所在处,大概八年前,迪士尼还没开建时,我去过。我去的时候那里耕田已不多,街巷中偶有犬吠鸡鸣,没有多少外来人口租住,算是距离市区有点偏远的城中村。可想而知,张子静那时候,黄楼肯定是偏僻荒凉的农村了。
由于贫穷和性格原因吧?张子静想在黄楼附近的农村找个对象的想法竟也未能实现。
讽刺的是,这世上最终给张子静留下一处容身之处的,是他姐姐文中那位妖魔化的继母,她把市区里14平方的小房留给了张子静。使他在退休之后不至于无处安身。在此之前,张志沂去世时,她也曾把收到的天津房产的一点租金分给张子静。
也许,孙用蕃并没有那么坏,她只是不如黄素琼和张爱玲那样有个性、那样傲立于世俗之外,她是俗人,说的做的都是带有尘世烟火气息的鸡毛蒜皮,入不了张爱玲这些小资们的法眼,但更有人间气味吧。
张爱玲95年中秋节病逝于美国,享年75岁。
张爱玲晚年是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她死后一周才被人发现。
张子静晚年每天睡觉,是开着门的,这样邻居们路过时会探头看一眼,这样有什么意外发生的话,有邻居们照应。
两年后张子静去世。姐弟俩都无子女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