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二、於瞋蓋等(分二科) 黃一、顯差別(分三科) 宇一、於瞋恚蓋(分二科) 宙一、修四無量(分二科) 洪一、舉慈
【於瞋恚法有差別者:謂如是宴坐,以慈俱心,無怨無敵,無損無惱,廣大無量,極善修習;普於一方,發起勝解,具足安住。】
前邊是說這個「貪欲蓋」,有了貪欲蓋的時候要用這樣的方法來調、來對治。那麼現在是說到第二科「於瞋恚蓋等」,就是有其他的還有一些蓋,都在這一科裏面說明。分二科,第一科是顯它的各別的相貌,瞋恚蓋的相貌、其他的相貌。分三科,第一科「於瞋恚蓋」,分二科,第一科「修四無量」,分二科,第一科「舉慈」。
「於瞋恚蓋法有差別者」,因為這用功修行的人,這個煩惱不是一種,各式各樣的煩惱,前面說是貪欲蓋重的話這樣子對治。如果瞋恚蓋特別重,這個瞋心很重,那麼對它有不同的對治,是什麼情形呢?「謂如是宴坐,以慈俱心」,就是要這樣子結加趺坐,在閑靜處結加趺坐這樣修止觀,怎麼樣修行呢?「以慈俱心」,這個慈是心所法,和你的這個心王在一起,所以叫做「慈俱心」。「無怨無敵、無損無惱、廣大無量、極善修習」,就這樣來修、來調你的心,就可以破除這個瞋心了。
「普於一方,發起勝解,具足安住」,在這一個廣大的這個地區裏面,普遍的發起這個慈悲心,來破除自己的瞋心。這個「勝解」就是特別有力量的智慧,「解」就是智慧,也是認識。這個慈悲心哪,這個「慈心」,自己從經文上的理解,去思惟應該生起來一少分的慈悲心。但是你不斷的去思惟,不斷的去調,不斷的去這樣修行呢,你這個慈的力量就漸漸增長了,就變成「勝解」了,就是這個慈悲心很有力量,所以叫「慈勝解」。「具足安住」,這個有力量的這個大慈,這個慈的意念你就具足了,就安住在這個慈上面就破除去瞋心了,是這樣的意思。如果這個慈心沒有力量,瞋心來了的時候你不能破除瞋心,慈若有力量的時候就把瞋就調伏了。
《披尋記》八三三頁:
《以慈俱心等者:三摩呬多地說:現前饒益,故名慈俱。無怨者,離惡意樂故。無敵者,離現乖諍故。無惱害者,離不饒益事故。廣者,所緣廣大故。大者,利益安樂思惟最勝故。無量者,果無量故,如四大河,眾流雜處。善修習者,極純熟故。乃至廣說。勝解遍滿者,是增上意樂勝解周普義。具足者,圓滿清白故。住者,所修觀行日夜專注,時專注故。(陵本十二卷十二頁)此應準知。》
「以慈俱心等者:三摩呬多地說:」這是已經學過了的地方,「現前饒益,故名慈俱」,就是現前饒益,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就是當前你就有利益的這種行動,利益對方的行動,故名叫做「慈俱」。這樣子呢,當然你在靜坐的時候,作如是觀,那也就叫做現前饒益。
「無怨者」,這個「無怨」怎麼講呢?「離惡意樂故」,怨者恨也,想要傷害對方;現在遠離了這樣的思想,那叫做「無怨」。「無敵者,離現乖諍故」,就是現前與對方有衝突;沒有了,遠離了這個乖諍的事情叫做「無敵」。這個「離惡意樂」只是在這個心裏邊的事情,這個「乖諍」就從語言上表達出來叫乖諍,現在都遠離了叫「無怨、無敵」。
「無惱害者,離不饒益事故」,這個「無惱害」怎麼講呢?就是「無損無惱」,就是遠離了不饒益的事情,就是原來這個瞋心來了的時候還有一些傷害對方的行動,現在沒有了所以叫做「無惱害」,也就是無損害的意思。
「廣者,所緣廣大故」,這個「廣大無量」的意思,就是你這個所緣境非常的廣大,不只是一個人,廣大的地區對於所有的人,都有現前饒益的這種慈的觀想,所以叫做「所緣廣大故」。「大者,利益安樂思惟最勝故」,就是你對於,在這所緣境上這樣思惟,利益對方、利益他,對他有安樂的這種觀想,是最殊勝的。這個「利益安樂」,這個「利益」是指未來說,「安樂」指現在說。對於對方,對於現在能令他安樂,對於將來還能使令他得到利益,這樣子分別,是「最勝故」。「無量者,果無量故」,「廣大無量」的這個「無量」呢,將來得到的果報,你自己將來得到的果報是無量無邊的。「如四大河,眾流雜處」,像四個大河流,很多的水都匯合在這河裏面來。那麼這譬喻你這個慈的功德很大。
「善修習者」,「極善修習」怎講呢?是「極純熟故」,一坐一坐地這樣修習,今天也修、明天也修,修了時間很久了,對於這件特別的純熟。「乃至廣說」。
「勝解遍滿者」,這個「勝解遍滿」怎麼講呢?「是增上意樂勝解周普義」,這個「增上」就是有力量的意思,你這個有力量的這個意樂勝解很普遍的意思,所以叫做「勝解遍滿」。「具足者,圓滿清白故」,你這個慈,「慈」現前饒益的這樣的止觀,你修的很成功、很圓滿,並且「清白」就是破除去瞋心了。「住者,所修觀行日夜專注,時專注故」,你所修的現前饒益的這個止觀,「日夜專注」,白天也這樣修,夜間也這樣修,不管是白天、是夜間你內心裏面都很專注的不散亂,所以叫做「安住」,這是解釋這一段文。
洪二、例餘
【如是第二、如是第三、如是第四,上下傍布普遍一切無邊世界,發起勝解,具足安住。】
「如是第二、如是第三、如是第四」,這是第二科「例餘」。前面是「舉慈」,下面「例餘」就是悲、喜、捨,「上下傍布,普遍一切無邊世界,發起勝解具足安住」。「上下傍布」,「上下」是上方和下方,「傍布」就是東南西北、四方、四隅,就是十方世界了。「普遍一切」十方「無邊的世界」,發起這樣慈悲喜捨的勝解,「具足安住」,圓滿的成就它。
《披尋記》八三四頁:
《如是第二等者:此中義顯普於十方發起勝解具足安住。初說一方,此說第二、第三、第四,是謂四方。言上下者,謂上下方,言傍布者,謂彼四維。如是安立十方差別應知。》
「如是第二等者:此中義顯普於十方發起勝解具足安住。初說一方,此說第二、第三、第四,是謂四方」。現在這個地方是這麼解釋,不是指悲喜捨,他指四方說。「言上下者,謂上下方,言傍布者,謂彼四維,如是安立十方差別應知」。
宙二、例說對治
【餘如前說。】
這是第二科「例說對治」。
《披尋記》:八三四頁:
《餘如前說者:前貪欲蓋作如是說:由是因緣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從順障法淨修其心。此瞋恚蓋理亦應說,故指如前,下皆準知。》
「餘如前說者:前貪欲蓋作如是說」,怎麼說的呢?「由是因緣未生不生,已生除遣,如是方便從順障法淨修其心,此瞋恚蓋理亦應說」,也應該這樣說,「故指如前,下皆準知」,下邊其他的那個破蓋障也是這樣意思。
(201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