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的创新驱动在国企以及很多大公司无法复制,这也许是张一鸣的护城河。
国企的信息环境就是文中所说的:公司内部早已约定俗成,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声音大家要一起转发和点赞,什么声音大家会一起避讳。
信息的衰减从上至下,然后从下至上。领导开会时让大家畅所欲言,希望听到些真实的声音,实际上只能听到下级认为他喜欢听到的声音。
有些真话想说给高层听,说要有“冒死进谏”的决心也不为过。
所以有的领导很喜欢那些能给他通风报信的人,尽管信息是有选择地输出给领导,而领导身在高位,很难意识到这个问题。
国企的等级分明,高级别的领导的手机号对内是不公开的,下级想加上级的微信通常也加不成功。
近些年问责制度的严厉,容错机制的缺乏,给员工一种“做得多错得多”的感觉,而创新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也难以满足投入产出比,在这种环境下,创新的土壤和私有化的互联网企业想去甚远。
#从旁观到践行的角色转换#
开门见山第一课:角色转换线下第一次的班级破冰,已切实感受到来自于各行各业的精兵强将汇聚一堂所迸发出的能量,可大家却都通过活动理解到了得到大学办学的初衷:具体、坚韧、好奇、开放。多年后再次进行角色转换,想想都是一次有挑战性刺激的人生经历。我来说说我学开车的经历吧。拿到驾驶执照的9年后买了车,原本坐朋友的车其实看着似乎也不复杂,朋友很多时候还单手扶方向盘,听音乐,聊天说话的啥也不耽误,学车时也还算上手快的,考驾照也没费啥功夫,我便跃跃欲试的想要开车。老公一盆冷水泼来:休想!先是买了两本关于交通规则和驾驶注意事项的书让我看,然后又给我报了陪练,我还抱怨,说自己有车,开开不就熟悉了嘛,哪用专门找陪练,浪费!可真当自己坐到驾驶位置上才更能深切的体会“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直路、没人的道儿只要握住方向盘踩油门即可,可现实是,忽然窜出来的电动车和行人,有车不断变道超车,有车又慢慢吞吞像蜗牛爬。而我第一天的开车经历是:变道没打灯,致使后面的车差点撞上,车主气愤地超过去不断别我;由于过于紧张,本来右转弯,行人道忽然走出来一个人,着急把油门当刹车踩了,好在陪练及时踩住了刹车……。在十天的陪练中,教练不厌其烦地带我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下训练,不断地帮我复盘还原之前的情况如何处理更好。其实遇到状况反应的时间也就几秒,很多时候是出于本能,平时不多加操练或多思考遇到问题时别人处理的方式或经验,那么当自己遇到同样的情况就会慌乱,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践行,做一个践行者,利用三个月的时间梳理自己的教训和经验,学习别人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时刻准备着厚积薄发!
如何保持安全驾驶呢?
有一些好的建议如下,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
1.随时关好车窗,锁好车门。这个必须做到,不仅是防止坏人破门而入,也是防止小孩,老人不小心拉开了车门导致悲剧。
2.驾车时注意回避。不要在高犯罪率或人迹稀少的地区驾车,避免过晚驾车。或者尽快驶过,不要停留,一定不要停留。就算是再累,也要找到一个服务区,有人,灯光和摄像监控的地方休息,安全第一位。一定不要在荒山野岭随便停车,然后呼呼大睡。
3.停车等红灯或堵车时,尤其要提高警惕。同往常一样,不要打电话、发短信,或者用智能手机玩游戏。为啥呢?一是观察红绿灯或者堵车等情况的时时变化,二是要观察周边的情况,不要被坏人开门而入。
4.小型交通事故导致的汽车受损不值得冒生命危险。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就要有警惕。因为人烟稀少出现这个意外,你和你车里的人可能就会成为少数群体,就会被坏人要挟。在人身安全以及普通的刮蹭损失对比下,做好权衡取舍。但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我们的车有点小刮小蹭,车主都会下车拍照等交警过来处理。这种情况,旁边人多车多的,也不会有坏人轻举妄动。
5.无论怎样的情况,都不要不顾安危将车停到路边,或在主干道上做好人。不是让我们成为“冷血”的人,而是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我现在非常能理解为什么我在一个偏远的景区拦车时,竟然没有一辆私家车搭载我了,换做是我,可能心里也会犯嘀咕。将心比心,不是世风日下,而是多一个心眼。
6.如果有人靠近车窗想跟你讲话,请隔着玻璃说,但不要开窗。车窗既是心理屏障,也是物理阻隔。不要对陌生人说话,这是最基础的原则,在开车的时候,开好车,保护好家人,这是最大的责任。
7.车里留部手机,以防需要求助。一般都会有的。我的手机有个快速拨动关机键三次就会呼叫110。
8.养成习惯回家路上拐最后一个弯时先查看后视镜。如果有可疑人员跟踪,继续开车并报警。
9.抑制冲动,不要在上车时整理随身物品,一上车首先关车门,反锁。不要浪费时间往手提袋里放东西。摆弄全球定位系统或打电话都会让你置身于险境。车发动前,如果有些事情必须在车里处理,记住时刻抬头注意周围。
10.站在罪犯的立场思考,不要成为让罪犯看起来那么容易下手或者恐吓的人。应该注意一点,罪犯一般对单独的女性比较感兴趣,只要她们是独自行动的。他们对一群人没有想法,因为难以对付。
在这个无比复杂又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修炼亲密关系,是我们一直要探究的难题:我们不再满足于生活伴侣的关系,都渴盼遇到真正的精神伴侣;男女间角色分工带来了新的冲突,情感需求的变化也让双方矛盾升级;伴随工作压力的激增、生活节奏的加速,亲密关系带来的挑战也日益增多。
约翰·格雷发现,我们虽然越来越有智慧,但两性关系却越来越难修炼;我们以身践行,却依然在关系里找不到出口;我们的口才越来越好,但是面对伴侣,往往一开口就是错。“火星·金星理论”能帮我们洞见现象背后的深层规律——伴侣之间的很多问题,往往源自火星人与金星人在内心需求上的不同。
约翰·格雷博士以生物学理论、心理学知识、情感咨询实例为基础,帮我们了解和提升自己,全面解析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所有困惑。
这是他写给中国读者的亲密关系指南,也适用于任何情感关系的实战手册,更是两性与婚恋关系的深度解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