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cen)岑姓位列宋版百家姓第67位,岑姓是一个光彩而神气的姓氏,尤其是汉、唐两代,棘阳的岑家人材辈出,出将入相,显赫万分,他们的子弟备受朝廷的重视,岑家也俨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汉代的棘里,就是现在河南省新野县的东北。
大唐宰相——岑文本
岑文本,是大唐贞观年间的一位南阳籍宰相。他名望不高,为人低调,但富有才华,智慧超群。
作为前朝旧臣,他背负着自己的沉重身世,以显赫的地位屹立于大唐的朝堂之上。
他超凡入圣的政治智慧和炉火纯青的谋略运用,被悄然融化于一种至情之中,给了他常人难以创造的奇迹,也给了他一曲苍凉的生命哀歌。
文章高手 少年出名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后迁居江陵(今湖北荆州)[1],西梁吏部尚书岑善方之孙,唐朝宰相,文学家。
公元595年,即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
其祖父岑善方,在梁武帝萧衍的孙子——萧察手下为官。萧察称帝后,被拜为吏部尚书。父亲岑之象,隋末时期邯郸县令。
岑文本自幼聪慧,博览群书。他才思敏捷,下笔有神。
十四岁时,其父遭人诬陷,获罪入狱。为了营救父亲,他只身前往衙门鸣冤。因为诉状感人泣下,辞情激昂恳切,对答清晰明了,以致听他申诉的官员都十分惊奇。
为进一步测试其才能,又现场出了题目《莲花赋》,让他当堂完成。他不假思索,一挥而就。官员们莫不叹赏。
文本申冤,不仅使其父亲的冤屈得以昭雪,而且他的胆识和才华初露,自己从此知名。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豪纷纷建立割据政权。
隋炀帝大业十四年(公元617年),梁武帝后代萧铣在岳阳称帝,随后建都于江陵(又名荆州城),国号为梁。
岑文本就在萧铣手下效力,担任中书侍郎,掌管机要文书。
大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河间郡王,大将军李孝恭,率领大军直逼江陵,包围荆州。
萧铣深知自己抵挡不住,于是在岑文本的规劝下,在祭拜太庙后,就率领文武百官,前往李孝恭军门投降。
李孝恭平定荆州后,军中将士都想进入江陵,准备大肆抢掠。
针对这种情况,岑文本规劝李孝恭:
“隋朝无道导致群雄并起,连年战乱让江南人民饱受苦难。如今帝王军队来到这里,老百姓决定顺应天命投降,其实也是为避免危险求安宁。假如将军一定要纵兵抢掠,不仅让江陵官民大失所望,江陵以南未归顺的人们知道后,恐怕也不会象我们一样来归顺了。”
李孝恭深以为然,立即严明军纪,下令禁止抢掠。于是,江陵城中井然有序,秋毫无犯。南方各州县闻讯,都望风归顺。
岑文本等人的努力,使得江南百姓免遭涂炭。
岑文本投降李孝恭后,先后被任用为荆州别驾、行台考功郎中等官职。
621年,岑文本被大唐收编。贞观元年(627年),出任秘书郎,兼任直中书省。
在此任上,岑文本写了两篇成名之作。一篇是李世民春耕前奉祀宗庙,行藉田之礼时,他上的《藉田颂》;另一篇是李世民大宴群臣时,他上的《三元颂》。
这两篇文章,文辞华美,写得极尽其妙,既展示了文本的才华,又让皇帝百般受用,因此百官赞扬,文名大震。
很快,经大将军李靖推荐,岑文本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属于中书省的中层干部,级别虽然不太高(正五品以上),但职能很重要,负责起草诏书,并经常跟随皇帝身边。
这个位置,让岑文本能言善文的过人才能,有了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
一颗“文曲星”开始在大唐朝中冉冉升起。
之前,皇帝的诏诰及朝廷的重要文书,皆出自前中书侍郎(中书省副职领导)颜师古之手。其门第背景不管是文名,还是与当今皇上的关系,都要远远胜于岑文本。
然而,岑文本进入中书省后,其文字水平很快超过了颜老先生。
不管再繁杂的事务,岑文本处理起来,往往干净利索。
文章要得急而数量又多时,他就叫来六七个书童,根据不同内容,分别口授,所有诏诰文书竟“须臾悉成,亦殆尽其妙”。
岑文本的文学功底和卓然才华,犹如两支火把,照亮了唐太宗求贤的目光。
后来颜师古因事失官,很多大臣劝唐太宗把他留下,怕无人能写诏诰。唐太宗却说:“我有南阳岑文本,才能远在颜师古之上。”
不久,唐太宗将岑文本提拔为中书侍郎,取颜师古而代之;“专典机密”,军国大事的文书都出自他一人之手。 岑文本正式成了当朝的“一支笔”和“机要局长”。
之后,他又按照唐太宗的旨令,先后用了十年时间,与人合作纂写了《周史》,“其史论多出于文本”。
他还参与撰修了《氏族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文集60卷,已散佚。《全唐文》录存其文20篇。《全唐诗》录存其诗4首。
治世能臣 上书言事
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在他的倡导下,贞观时期谏臣盈廷。
岑文本熟知经史,通晓兴衰,具备治国理政的才能。他直言敢谏,面折廷争,提出不少中肯的意见。
当时某地发生水灾。岑文本给李世民上书奏事。
在这个秘密的奏章中,他旁征博引,阐述了天下兴衰的道理,提出了长治久安的思路。
他建议皇帝:“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明选举,慎赏罚,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
他还建议,要重信用,去奢侈,不求辟土,不忘武备,并要坚持始终,行之不怠……
贞观十一年(638年),魏王李泰大兴土木,宠冠诸王,大造宅第。唐太宗也开始注重享乐。
岑文本认为奢侈之风不可助长,于是向唐太宗上疏,力陈节俭之重要性,并对李泰的奢侈挥霍要有所抑制。
唐太宗称赞他的意见,就赐帛三百段。贞观十七年,加银青光禄大夫。
正当大唐为皇位继承问题争执不下之时,岑文本上书李世民,请求立仁善有加的晋王李治为太子。
晋王被立为太子后,李世民选派多位名士重臣,兼任东宫官职予以辅佐。
唐太宗也想让岑文本兼任此职。
但岑文本坚辞不就,一拜再谢:“我才疏学浅,现在担任这个职务(中书侍郎)也时常担心,害怕不能胜任,怎敢奢望再担任东宫的职务呢?我请求陛下让我一心一意为陛下尽职尽责吧。”
唐太宗只好作罢,但要皇太子每隔五日去东宫一次,以宾友之礼待他。
正是魏征、岑文本等众多忠臣的谏诤,才使得唐太宗当朝,天下大治,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奠定了大唐帝国近300年的宏伟基业。
位居宰相 高官而忧
贞观十八年(644年),岑文本以其出众的才华,官拜中书令。
唐代不设专职丞相,三省(尚书、中书、门下)的长官都负有丞相之责,因此当了中书令,就等于当上了位高权重的丞相。
岑文本与长孙无忌、高士廉、唐俭、杨思道、刘洎、马周、褚遂良等,并列唐朝宰相团。
岑文本不仅富有才华,而且重于操守。
对于一般人来说,升官发财是人生中最得意的时刻,更何况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书令。
然而岑文本的脸上不但没有丝毫的喜悦之色,相反,还愁眉不展,心情沉重。
他的母亲感到奇怪,问他怎么回事。他回答: “我无功于国家,又与皇帝非亲非故,获得太大的荣幸。职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忌的,所以感到忧虑。”
他上任之初,朝中大臣、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他家一时车马不绝,门庭若市,颇受人们尊重。
岑文本面对前来祝贺的人,苦恼着说:“今受吊,不受贺也。”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
岑文本劝谏君王节俭,自己更能恪守简朴。虽然官居宰相,但其一家人仍住在低矮简陋潮湿的房子里,室内毫无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
有人觉得,他贵为宰相而身居陋室,有点儿寒碜,就劝说他:当了这么大的官,该置办一些家业了;住房这么小,先买座大点儿的宅院吧!听后,他正色回答:“我只是南方一平民,不远千里徒步来到关内。往日的希望,不过一个秘书郎或县令罢了。我没有汗马功劳,只因文墨当上了中书令。这也到了极点了。如今给我的俸禄,也多得让我害怕,怎么还能再谈置买田产呢?”
岑文本继续讲:“我不置产业,是以子孙为业,这才是最值得炫耀的!”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岑文本忧官忧禄福及子孙!他当宰相后,其二儿子岑长倩、孙子岑羲,相继为宰相。“一门三相”当时让人惊羡。
到唐睿宗时,岑文本的子孙一辈的人中,位居高位者达十人之多,是当时最显赫的家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