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1 ~night
1
谈起最近的四六级考试,我身边的朋友大致分成了两派。一派在为近来的考试而忙碌复习,另一派人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还不够,打算留到明年准备充足在去考试。
表面上去分析,这两种思路都没有问题,也都有各自的依据。但从结果上看,去年在打算准备一年再考四级的,今年依然还准备在复习一年,去年在努力复习考四级的,今年都在努力去复习去考六级。
说实话,我身边的同学不少来自西部地区,受地域的影响,西部地区的考生高考英语是不考听力的,所以一上来就去听四六级的听力的确困难。
所以我身边有同学说自己考试准备的不充分,我觉得并不为过,毕竟基础水平确实有些跟不上,也不能过于勉强。
但很多同学往往这么说了之后,却依然没有努力去弥补这些差距的意思,每日依然该做啥做啥,躺在自己的舒适圈里。
所以到了最后,当初想着先准备一年的同学现在还是丝毫没有多少准备,今年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不言而喻。
2
其实在当下社会中,很多人都理所当然的把“准备好了在做”当做自己的一项做事准则,也一直坚信不疑的去执行它。
这样的做事方法初心本是好的,但现在这种做事方式,却逐渐成为了许多人拖延和偷懒的借口,也错失了许多可以提升自己的机会。
首先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准备好了这个度,他们本身把握的也不是很清楚,都只是一个模糊的状态。
比如说考四级,我身边的同学只知道自己现在水平差很多,现在考八成要凉。但水平具体差了多少,哪个方面不行,还需要提高哪些能力,他们根本不知道。
一直处于这样一个的模糊状态,也间接地助长了拖延和懒惰的心理,感受不到切实的自身差距,又何来玩命往上追一把的动力呢?
3
其实现在想来,想好了在做,准备充分在行动,正是我之前很多事情没有做好的原因。
像之前的许多学校的竞赛,我总是担心第一次参赛没有经验,担心名次不好怕出丑,总是想做到参赛就能拿奖的地步。由于心里这些想法的阻碍,我始终没有下定决心报名,所以到了最后是几乎没有报名什么竞赛,白白浪费掉了很多锻炼提升自己的机会。
到头来,等到大二感觉差不多在参加时,由于缺少了大一实践参赛的经验,也不懂太多实战中的技巧,结果很多报名的竞赛成绩往往不如人意,最后也并没有拿到想象中该有的名次。
机会都是短暂的,都是转瞬即逝的,今年错过了,你只能等到明年,甚至更久。
记得当初看电影《飞鹰艾迪》,剧中的艾迪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后迫切的想参加奥运会,完成儿时的梦想。
但他的教练皮尔里却希望艾迪静下来和自己在一起准备四年,全力以赴准备下一届奥运,毕竟以他现在的水平去参加奥运会,只有资格争倒一,在世界面前丢脸。
被浇了一盆凉水的艾迪并不想这么放弃自己争取到的机会,即使准备不充分,即使明知道去拿倒一,艾迪还是毅然参加了奥运会。也正因为有了艾迪勇敢的参加,才有了这篇电影最让人感动的精彩结尾——艾迪打破了质疑,赢得了世界观众的尊敬和喜爱。
现在的我们,做事都过于保守,心中总怕做不好,总想着准备的差不多了在行动。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缺少明知不可为但毅然上前尝试的决心。
事实上,准备好了在开始的做事方式,其实就是我们什么也做不好的原因。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尝试了结果究竟会怎样,你也不知道在你准备的过程中,那些本该你锻炼的机会和积累的阅历,也都一去不复返了。
4
我一直觉得,准备对于很多事情本身,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决定性的意义。很多时候你提前准备了半天,到头来发现得出的经验和结论倒不如你亲自动手尝试一次总结的要多。
记得当初我自己备考考四级时,我习惯性的去沿用高中的英语学习方式,把侧重点放在阅读和单词背诵上,但在这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四六级和高考完全不在一个难度层次上,侧重点也不在一个方面。
也幸亏在我开始执行计划前刷了套真题,提前一步发现自己做的最差的就是听力,二十五道题竟只对了七道,准确率就和全蒙上去的一样。
心理学讲到人都会有思维盲区,其中一项很简单的原因就是人的思维具有“固执己见”的倾向。人的大脑思维,本质上并不喜欢接受新的思想,而喜欢坚持原有的想法。
而我对变革的英语考试就存有很大的认知误区,也习惯于坚持原有的高中式的英语学习想法,也因为我的思维误区,对我的考试复习方向产生了很大的误判。
在当下社会很多人其实思维上也有一定的误区,那就是事情的解决,单靠脑拍脑袋想是想不出来的。根本上上来说,解决问题的最合适的方法,往往都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如果你只要不亲身去实践,你永远也发现不了它们,永远只能活在自己所认知的那个狭隘的世界里,过着井底之蛙般的生活。
5
所以说,永远没有万全的准备,也不要轻易去相信所谓的那些万全的准备。
不行动,你的进度就永远是零,你就永远发现不了你的问题究竟在哪。
我们没必要做那么多的准备,亲自去行动,本身就是最好的准备。
-作者介绍-
板凳:励志做好一名新媒体小v,知乎万赞万收藏答主,一位热爱读书的普通人,会理财。大学工科男,副业月收入四位数,基本实现财务自由,每月精读书籍两本,希望可以引领更多小伙伴一起成长。公众号:冷板凳的成长(id:encounter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