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明白,「流量投资」的客体是『自己』,也就是说要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投给自己。从企业层面就是,做渠道、做广告、做品牌相关的营销传播活动。
明确了投资的客体之后,最重要的是怎么投资才能使花出去的钱不属于『费用』,而是「投资」能够形成资产存起来?
这里又回到了『品牌资产原理』。
华杉老师讲道:“这个流量转换是转换成什么?转换成销售对不对?如果你认为流量转换只是转换成销售的话,那么你就失去了一大半的生意。流量转换主要是转换成品牌资产,转换成销售那是我今天实现的,而转换成品牌资产,则是我的万世基业。”
「流量」是做生意绕不开的话题,辛辛苦苦地获得流量为的是『流量转换』,因为「流量转换」可以带来销售。获得流量→流量转换→形成流量转换漏斗,就是销售的原理。
在『获得流量』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首先是要避开「流量陷阱」,把钱投资给自己,获得『流量主权』;其次在「获取流量」时,要考虑的是『流量成本』问题。
这里还是华杉老师在《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第207页讲道:“在经营里面,「成本」可以说是企业唯一应该考虑的事情,我们考虑的所有事情,最终都要归结在成本上”。
「获得流量」是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那么在『获得流量』中就要基于『流量成本』设计「流量转换漏洞」。
接下来,要明确的是『流量转换』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华杉老师的解读让我看到,「销售」只是『流量转换』的一小部分目的,它的最终目的是:「转换成品牌资产」。转化成「品牌资产」的原因是,积累『品牌资产』的过程,也就是「做品牌」的过程,这能使『流量成本』越做越低。
为什么呢?
华杉老师在前面《品牌成本原理》中讲道「品牌存在的意义」:“①降低社会监督成本;②降低顾客选择成本;③降低企业的营销传播成本”。
从企业层面,『品牌』存在是能够降低「营销传播成本」的,这其实也就是企业用于获取流量的『流量成本』。
这里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一切经营问题都可以归结于『成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