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多数现代人每天最频繁的行为就是浏览网页和使用APP。那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关注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两类:新闻热点和你喜欢或关注的信息。对此聪明的软件开发者和内容提供商深谙其道,使得“猜你喜欢”或“推荐”一栏成为近年来各大热门APP的标配。
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大数据根据你的阅读习惯和浏览偏好来推送你感兴趣的内容,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你会发现当你喜欢某一个主题,或者是关注某一类的新闻、视频、音乐时,你就会源源不断地收到类似推送。
大数据推送的好处不必多说。首先用户会感到互联网的便利,无需花费更多时间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便可直接浏览。
有了大数据的加持,你可以花比以前更少的时间,用最快的速度了解一切你想了解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每日热门的新闻和话题、科技领域的新发现 、明星爱豆的最新动态 、甚至是你心中偷偷关注的TA。
然而,大数据推送也建立起了天然的信息壁垒。人们越来越难在互联网上感受来自于世界的新奇,反而被局限在某一狭窄的领域。猜你喜欢过分迎合你的口味和价值观,禁锢了你的思想,使你变得固执且片面。为了加深对于“猜你喜欢”功能的理解,我想分别解释一下这四个字。先来谈谈“喜欢”。在软件看来何为喜欢呢?我认为这是基于你的历史浏览、搜索、收藏、点赞、转发分享的大数据,系统了解了你的偏好。不过既然这些数据分析是基于历史背景的,便暴露出一个显而易见的弊端,即它所推送的是你过去以来喜欢的。现在你是否依然愿意关注此类信息,不得而知。假如现在的你由于接收到了大量同类推送,会不会产生厌倦和审美疲劳,以至于过去吸引你的已经丧失了它,原有的魅力?再来看看“猜你喜欢”中的前两个字,重点关注第一个字, “猜”。这意味着系统可能会错误的认为它所提供的正是你想要的。机器和系统是绝对理性的产物。但是人除了理性的思考外,还有感性的一面。这就造成机器和系统无法准确判断一个人的感性会在什么时候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所能波及的范围和扩展的程度会有多深。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喜欢不仅有时效性、不稳定性还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可能以前喜欢的、关心的、为之疯狂的点,后来也显得渺小。取而代之的是基于当下心智的新的吸引点。
时间回到五年甚至十年前,在一个没有大数据的时代,我们是如何接受信息的呢?我们会很随机的接收信息各种各样的信息。出现在我们的软件中的信息是一种无筛选的乱序状态,允许我们能够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的遨游。
但是在大数据时代,选择的权利被算法所剥夺。
那么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好猜你喜欢,并且尽量规避猜你喜欢的劣势对我们的影响呢?
一方面我们可以尽情地吸纳我们所关注和喜爱的一切信息,对于这些唾手可得的信息进行深度思考和挖掘,争取做到知识间的触类旁通和迁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培养自己对其它知识和信息的获得和学习。
只有我们能够跳脱当前环境的束缚,勇敢跳到环境之外,才能够看清事物的全貌。对事物有更加清晰,客观的认识。有时我们在处理某个问题会卡壳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太过专注在这一领域内部寻找答案,当我们能够去其它的领域学习不同的知识,吸收丰富的知识后我们可能会在另一个领域,或行业发现原来这件事的道理可以运用到我们需要自学的问题上。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受到时间 ,空间 ,环境的制约,我们的思维本身就会受限。因此,如何破局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话题。不做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奴隶就自然成为了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我们的目标是要尽可能不受外界的掌控,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能够拥有主宰自我人生的勇气和自信。
所以从现在开始从最微小的事情开始去改变自己,试着控制情绪,欲望。在知道人性的贪婪,懒惰都是人性难以克服的劣根性后,坚定地与自己的这些行为习惯作斗争,这时你可能会惊讶:原来世界是会向着我们想象的方向不断前进,发展的,没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