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一建党节,我想读读《长征画卷》。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小时候,每次跟外婆去山上挖草药,走不动喊累的时候,外婆总是笑眯眯地跟我说这句,然后会跟我讲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外婆不识字,除了认得自己和丈夫的名字之外,就只剩下会写自己和夫家的姓“李”字,但她知道没有长征就没有后面的新中国。
翻阅《长征画卷》这本无比厚重的画册之时,无数次泪流满面,脑海中无数次浮现小学课本《金色的鱼钩》里的场景:红军过草地时粮草不足,老班长偷偷吃草根和嚼大家吃剩的鱼骨头的场景……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为救亡图存的史诗。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内忧外患,外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以及1935年的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沦陷;内有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和围剿。中国共产党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全红军有生力量,不得不实施战略转移,即从长江南北的各革命根据地撤离,前往陕甘宁苏区会和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严峻的生存危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25军,总人数20.6万余人,不得不开始了两年时间的长征,经过15个省区,总行程6.5万余里,翻阅了40多座崇山峻岭,穿过了1.52万余平方公里的茫茫草原,期间还经历了600余次重要战役。
长征前,总人数20.6万余人,结束长征时5.7万余人。长征有多艰苦,不言而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今时今日的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更多的是汲取其艰苦卓绝的长征精神和智慧。
“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途疲惫,还能击败东北军,是值得深思的。我常对我的部下说,我们都是带兵的,这万里长征,你们谁能带?谁能把军队带成这个样子,带得都跟你走?还是早就带没了?”这是张学良的反思,也是以毛主席为核心的老一辈革命党人的智慧。在和平时代,这亦是团队管理值得学习的标杆。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主席后来在回顾长征时,在这首《清平乐·会昌》上自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谁曾想如此豪情万丈的词,作者彼时亦是“郁闷”,这是好谋而成、临事而惧的忧与虑。今时今日的我们,躺在老一辈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风景这边独好”的和平幸福生活,应珍惜,应奋进,为我们自己以及下一代、一代代人,更应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气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