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续在三个不同的地方感受到一个相同的观点,深得我心。似乎在跟我预示着什么,有一种感觉这是吾辈无产者在当今社会下为数不多几条出路之一了,便写下来好提醒自己。
第一次是在喜马拉雅的《吴晓波频道》上,最近很痴迷的一个音频,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就靠这个度过了。因为听得比较迟,便从最新的一期开始往前面听。每一期吴晓波老师都会针对某个社会经济问题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采访邀请来的嘉宾,提供多角度的思维。
不得不说,吴老师的这个节目给目前的我开拓了不少眼界,与我平时的一些奇怪的无头绪的想法产生了很多共鸣,给我打开了一个宣泄之处,让我听得欲罢不能。好比你想用一个成语表达你此时的想法,但就是想不出来,此时旁边有个人领会了你的意思帮你说了出来。你一拍大腿,“对,就是这样”,恨不得上去亲那个人两下。昨天写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就想表达这种感觉。
其中有一期,在聊到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时候,嘉宾说道:在如今获取流量越来越难,获取成本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流量都已经被那些大平台牢牢掌握了),你再想去分一杯羹已经不太现实了(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无产者来说)。
未来的机会是在某个细分领域,把某个产品在某个点上做出改进,使其具有差异化来解决用户的某个痛点。会有人来为你做出的改进来买单,只要你的改进能确确实实的解决用户的痛点。很难么?不简单。但相比于其他的大而广的烧钱,这种小而精的改变确实是更适合我们这样的无产者的机会。
为什么?他没有说。接着我在另一个地方看到了为什么。
第二个地方,便是在我们集团公司的月刊上。作为一个发展了50多年的台企公司,它的各方面的制度是比较完善的,其中有一点就是发行了40多年没有断过的月刊。
有一期的第一篇便讲到了这一点,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刚开始创业,不要想着我要获取多少多少用户,不妨把质量提高。你说你要获取10万用户,即使每个用户一年在你这里消费10元,便有100万了。但相反,你只获取1000用户,每个用户在你这里消费1000元,同样有100万。
但你有没有想过,10万用户的获取成本有多大,花了那么大成本获取的用户,只是消费了10元,这样的用户质量高么,那么多用户你如何管理,消费了一次后你觉得他们还会来消费第二次第三次么?
相反,你只获取的1000个用户,你用好的产品服务打动他们,让他们成为你的死忠粉,1000元很多么?第二次,第三次,还难么?不要说100万的毛利不多,能有多少公司一年能毛利100万的,够你和你的公司很好的活下去了。如今很多自媒体人在做的就是创建这么一个小社群,认同自己的产品和价值观,愿意为此掏更多的钱。
然后,我的眼前出现了第三处地方。其实第三处地方一直在我眼前,只是我一直没有发现。就像家里有一件古董,当你不懂的时候,你会豪不在意。但当有一天你在鉴宝栏目看到有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和自己家里那件好像,此时那件平时在你眼里毫不起眼的东西便有了不一样的重量。
我们分公司旁边有一家专门给老年人卖海参的公司,每天都会有一二十个老人去那里听讲座,搞活动,买海参,据说海参卖的还挺贵的。刚开始我和同事对那家公司还是有所芥蒂,总感觉他们是骗老人的钱。
但在和那些老人的交流中了解到,这家在我眼里骗钱的公司已经存在10多年了,很多老人甚至从公司开业就开始吃他们家的海参,足足吃了10多年。存在即合理。
其实去他们公司的老人总数并不多,基本是附近小区的老人,只是会经常过来,一次消费便会有上千元。在和他们公司员工交流中也了解到,在这里做的时间久的销售,一年工资能拿20多万。
此时我才明白到,多鲜活的例子啊!10多人的团队,数百名的用户,一年毛利就有数百万。如果是高一点的利润,就比如这家的海参,那这不就是一家相对成功的公司么,员工都能拿到可观的收入。这比那些动辙成百上千人的公司,生产琳琅满目的产品,实际的利润却微乎其微,也许价值还更大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