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了施展的《中国史纲》,也在混沌听了何小鹏的《互联网融合之路》,感觉这其中有些思想和历史朝代更替颇有异曲同工,整理分享出来供参考。
小鹏讲,两家企业融合关键是两个创始人能不能融合,两个创始团队能不能融合。企业融合常见有两种形式,第一要求弱者融入强者,接受强者的改变;第二是划疆而治。无论哪种形式,创始人最好的去处都应该是离开。虽然何小鹏反复强调他与阿里创始人如何换位思考,如何交心,但是在他决定去做小鹏汽车时阿里的反应不是挽留而是支持,从这一点看融合之后总有一个创始人要离开,不同的是早还是晚,离开时是否体面的问题。这与一个国家被占领后的情形也很相似,也许臣民还是以前的臣民,但是君王的归处往往是黄泉。
两家公司在融合之前,除了创始人立场统一之外,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两个公司的战略、组织、文化是不是类似,大家有没有一个共同认准的一张大图,其实也就是两家公司在互相融合时能否做到意识形态的统一。历史上一个政权打败另外一个政权比较容易,但是统治另外一个政权是一件很难的事,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五胡乱华时期,北方胡人想要统治胡人和汉人两个政权,在解决创始人问题之后马上解决的就是统一文化意识形态问题。这其中有几个代表人物的做法,不同的策略最后的结局也就不同。
首先是开启五胡乱华时代的刘渊,他本胡人,为了整合汉人文化他起事的名义是兴复汉室,站在汉人立场看,一个胡人怎么也不可能与兴复汉室拉上关系;站在胡人立场看,兴复汉室意味着抛弃胡人文化,结果是两边不讨好。事后诸葛亮看来,刘渊考虑整合两个公司文化的出发点是没问题的,只是在具体执行时有点生搬硬套,选择了一个既不得本公司人心,又不得新公司人心的策略,最后公司只能因为内耗而破产。
在刘渊整合胡汉两族文化失败后,胡人于是简化策略,放弃整合汉人转而采取胡人本位的策略。这样虽然把原有的胡人整合到一起,但是毕竟身在中原,这种统治根本无法持续,很快被其中一个叫冉闵的汉人领袖推翻,但是冉闵走另外一个极端,采取汉人本位而抛弃已经在中原扎根的胡人文化意识形态,最终也是失败。在整合公司文化时,两者都是以本公司为主导,强行将外来公司组织文化融入本公司,最终造成公司破产。
另外一个典型案例是输了著名的淝水之战的前秦创始人苻坚。苻坚本氐族人,他清楚认识到胡汉对立模式注定会失败,于是他就致力于打破胡汉小共同体进而将胡汉两族融合一起,这种思考是没问题的,却没找对方法。为了打破胡汉两族人小共同体,苻坚以身作则,主动放弃自己氐族身份,甚至有意打击氐族。结果在淝水之战后,新公司文化尚没有建立起来,胡汉两族涣散,他又被自己的氐族抛弃,最终前秦瓦解。苻坚在整合公司文化时,完全抛弃自己公司的意识形态,结果在公司遇到挫折时,反脆弱性及低,很快破产。
在融合公司文化意识形态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来自鲜卑族的拓跋珪,拓跋珪生长于草原与中原的过渡地带,既懂得草原逻辑又懂得中原逻辑。拓跋珪先扫平草原其他部落,然后南下中原,夺取财富壮大实力后,推行出一系列新政策,在保留鲜卑文化意识形态基础上与胡汉两族相融合,最终建立其了北魏政权。拓跋珪在做公司文化意识融合前,对草原和中原文化意识已经有了一个深入了解,在自己有足够实力后,并没有采用一边倒的办法,而是互相融合,最终发挥两方优势,建立了北魏。
无论企业的融合还是历史朝代的变迁,其内部的曲折都比我所能想象的复杂,这二者之间的底层逻辑是真的存在,还是因为我手中拿着锤子四处找钉子的心态而刻意为之,因为学识有限,还不得而知,期待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