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泉,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孔子言“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初识《诗经》,是国风中《关雎》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时年幼懵懂无知,只知道那是男子追求女子时常常吟诵的话语,只觉古人的可爱,几个字便委婉传达出对一个女子的欣赏,清新不造作。
很多人都认为,《诗经》仅是关乎情情爱爱的诗,但其实不然,《诗经》充满着生活气息。她不止讲述少男少女求爱时的欣喜、娇羞;也讲述剩女、弃妇的闺怨;她还讲述着归隐、孤独。她还通过简单的四字言语讲述着那时人们的生活百态,讲述着人间的百般情愫。
所谓“男楚辞,女诗经。”《诗经》是很多人取名一定会去翻的书。“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才女林徽因的名字出自于此。而中药,亦与之相类似。中药有很多很美的名字,“半夏”“紫菀”“丁香”“白芷”“紫苏”……把中药与诗经联系起来的,是胡献国、黄冬梅的《诗经与中医》,本书考察了诗经中所出现的植物,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诗经,还会写出篇章中出现的中药及性味功能,如此可谓是为中药以及《诗经》的学习增添了趣味性。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或许是因为女孩子骨子里对自己未来的爱情、家室的向往;或许是因为每个女孩子都不希望“遇人不淑”,都希望能够遇见自己的那个“对”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婚姻是被众人所祝福的;《桃夭》是《诗经》中我所喜爱的诗之一。它用桃花的繁茂盛开祝福女子出嫁能够家室美满。所以我也时长会想,希望自己出嫁的时候,有人能够将这首诗送给我,将这份美好的祝福送给我。关于诗歌中的桃,与中医中药相关,我想有桃花、桃叶和桃仁。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从古至今都不乏有歌颂桃花的诗词。
早春是欣赏桃花的最佳时间,桃花的花单生,粉红粉红的花总是映得人的脸也粉扑扑的,所谓“人面桃花相映红”就是如此。因此它也往往深得女孩子们的喜欢。桃林,也大概是最适合热恋中的情侣的约会了。
桃花除了观赏价值,还有药用价值。
桃花性平,味苦,归脾、肺经。《千金方》中言“桃花三株,空腹饮用,细腰身。”《本草纲目》言其“利宿水痰饮,积滞,治风狂。”认为桃花有泻下通便,利湿消肿,解毒止痛之功。所谓医食同源,中国人对味蕾的满足感的追求是很强烈的,因此与桃花相关的膳食不断地被挖掘出来。桃花羹、桃花糕、桃花酥、桃花酒、桃花酿等等,使味蕾增加了对桃花的的记忆。《伤寒论》中有桃花汤一方,大家可能会以为这桃花汤应该是以桃花为君药,但其实其组成可没有桃花哟。只因方中赤石脂其色赤白相间,别名桃花石,加之本方煎煮成汤,其色淡红,鲜艳犹若桃花一般,故称桃花汤。但因为其名桃花汤,也使我对这个方有种莫名的喜爱之情。
桃叶,性平,味苦辛,归脾肾二经。《本草纲目》言其“疗伤寒时气,风痹无汗,治头风,通大小便,止霍乱腹痛”。《本草再新》言其“发汗,除瘘,消湿,杀虫”。桃叶有杀虫止痒、祛风清热之功效。关于桃叶,还有一个美丽的小趣事。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之妾也叫“桃叶”,他曾写下一首《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桃叶也借此来爱妾或所爱恋的女子。“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寥寥几句,道出了对世间很多才艺被埋没的女子的惋惜之情。
桃仁性平,味苦,入心、肝、肺、大肠经。《神农本草经》有言“主瘀血,血闭癥瘕,邪气,杀小虫”。《珍珠囊》“治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破蓄血。”《本草经疏》:“桃仁,性善破血,散而不收,泻而无补。过用之及用之不得其当,能使血下行不止,损伤真阴。”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效。桃仁是历代医家都很喜欢使用的一味药。桃红四物汤、生化汤、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等等,都是历代及现今的中医医生所常用的方。
如此将诗经与中药相联系起来,使得中药学习也更加有趣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愿每个女孩子都能够“宜其家室”,被温柔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