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读书爱好者,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电影毁了我的原著!
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好演员都在打酱油。
新上映的《解忧杂货铺》就是给我种鸡汤没有熬好,痛苦有了雪上加霜的感觉!
解忧杂货铺
电影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是东野推理小说里面少见的治愈系,讲解了人生面临不同选择时,应该怎么做决定,原著很温暖,可改编的电影,我怎么看着就有点生搬硬套、不伦不类、价值观误导呢?
第一个故事关于“梦想要不要坚持”?
秦朗(李鸿其饰),为了音乐梦打拼的北漂一员,因为父亲病重,回到家乡,面临继续北漂 或放弃音乐、继承父亲岗位的两难选择!
这个两难欠点火候,看着就是一个没有才华的年轻人在“作”,耍性子。而且故事基调定成“梦想和家人是相悖的,要做选择”,这是神马逻辑,带坏青少年!
秦朗在犹疑不定中,开始了与杂货店的奇妙交流,他的口琴声《重生》,也通过信箱奇妙地传到了21世纪的毛贼耳中,他们说“如果不这样,就没有了大明星张维维”。
what ?这给人一种别人的命就不是命的感觉,小人物就该做垫脚石,要牺牲?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家庭的。
张默(秦昊饰长大的浩博)的这场戏不尽人意。讲了那么多小男孩浩博喜欢Michael的事情,结果他长大了,成了知名画家?这显得头重脚轻,而且中间的艰辛展现太少了。而且张默就出现了一小会。
这是要告诉小朋友们,不满家庭时,你离家出走,会有更大的一番作为吗?
本意是要强调“要和家人在一块,要注重沟通”,结果我只看到了,小男孩在那儿暴躁、追星,逃离家庭后,他获得了更好的前程……
家人冲突,家庭反思的篇幅过少、太含蓄了,容易造成误解。
小说可以简单写矛盾、反思,但可视化的改编,一定得有侧重,怎么更好的表现主题,都得注重取舍!
第三个故事关于“逆袭”。
小晴美(陈都灵)是舞女,因为杂货店的建议,放弃了赖以为生的舞女工作,更因为一句“存钱、学习、投资”,变成了富甲一方的女老板(郝蕾)。
资本的原始积累怎会简简单单?成功又岂会十分容易?艰辛太少,让部分人觉得成功很简单,容易引发盲目,跟风辞职、更风炒股……
原著中的建议是“一边做舞女,积累资金,一边加强学习”并从“未来人”的角度提前告知了她,应该怎么布局投资。
……
电影快完了,说好的主演呢?青春靓丽的热巴、帅气俊朗的王俊凯、还是那个差点都没认出来的董子健?这三人,就片头、片中、片尾出来晃了晃,一点存在感都没有,而且我确定这三个人的活,一个人干就足够了。
我承认电影中的《重生》,这首歌的旋律和煽情效果很好!还有白纸的梗,符合原著,也符合大众“你的人生,需要你自己做主”主旋律!
可碎片化、过场化、情节严重不足,真的影响我们的判断啊!浪费了大票的好演员,连“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荣誉奖”的成龙也救不了。同时也浪费了我们的大把时间,活该被批!
导演们,翻拍没有错,望你们用点心、合理改编,经典少毁一部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