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完7公里,我在楼下边做拉伸边等父女俩从楼上下来。
终于下来了,一起买菜去。三人晃荡着,影子也跟着左右前后移动着,十分钟后进了“开心购”便利超市。
老公负责买菜,我和女儿在不足200平方的店里随便走动。
“妈妈,妈妈!”女儿招呼我过去,等我站稳,她问:“妈妈,你看,这个里面为什么有面粉?”
顺着她眼光延长线看过去,我注意到透明缸装着半缸黄色粉末,抬眼找寻标签,看到上面写着玉米粉。
“宝贝,这是玉米粉。”我认为这是她想要的答案。
哪料,她指了指缸:“白色面粉在里面。”
我仔细一看,这才明白过来。女儿是好奇为何黄色的玉米粉上有白色的面粉。
为此,我观察周边。
在玉米缸的左右,各有一个缸,均装有白色面粉,其中一个白色面粉里插有铁勺子。
我想我拿到了原因,但是我没有直接告诉女儿。
通过自己的思考拿到答案,是我跟她一贯的相处模式。
我弯着腰,眼睛刚好跟她的平齐,提问:“你觉得为什么会有白色面粉呢?”
她“唔”了一下,开始动脑筋:“是不是有小朋友弄进去的?”
“嗯,应该有可能。”不轻易否认她的想法,我鼓励她说出更多可能性,“还有呢?”
“是不是装面粉的时候不小心倒进去的?”她又说了一个。
原来她只关注到一个缸,我引导她看看周围:“你看看在玉米缸旁边还有什么?”
她摆动这脑袋看了看,恍然大悟地说:“噢,我知道了。”
我以为她真的知道了,正要夸她推理能力强,不料她说的完全不相干:“盖子上的面粉掉进去的。”说着,还用手指头敲敲透明盖子上的面粉。
只是,哪怕如此,我也没破坏她的思考,说了句:“这也有可能。”
同时,我反思了自己,或许我应该多给点提示。
“宝贝,你觉得要装面粉的话,要用到什么?”我换了问题。
“嗯,用勺子。”我看到她注意力转到装有勺子的白色面粉那。
“那如果现在装玉米面粉,要怎么做?”我又进一步引导。这样做,就好像在一条不深不浅的小溪里丢石块,人可以踩在上面,到达对岸。
她很快答上:“用白色面粉里的勺子。”
我激发她的想象:“如果用那个勺子,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她突然变得敏捷起来,快快地说:“有白色面粉跟着到黄色面粉这边。”
我及时表扬她:“对啦!这就是为什么玉米面粉上有白色面粉了。”
她意犹未尽地站在那里不动,这让我有了另一个想法:刚才我只是让她凭空想象,为何不让她实操一次呢?
“宝贝,假装现在我们要买玉米面粉,你要用勺子装。”我跟她说。
她听话地翻开装有勺子的白色面粉的盖子,拿起勺子,特意抖了抖,面粉像雾一样掉下,然后她打开黄色玉米粉的盖子,把勺子插进玉米粉里,铲上半勺玉米粉。
我在她耳边说:“现在你看看,发现什么没有?”
“白色面粉!”她激动地答道。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顺势提问。
她最终的答案是:“勺子上的白色面粉粘过来了。”
这是她推理、实操得到的答案。
我想,她不会轻易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