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从作者的历史随笔集中感受历史人物的另类传记。
大明王朝的第一张面孔便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作者在书中对第一张面孔的刻画,对少年朱元璋颠簸流离生活的描叙,让人觉得“乱世出英雄”这句话用在朱元璋身上真的再贴切不过了。
朱元璋,一个乱世中的贫困农民,宁愿流浪乞讨也没参加白莲教革命;宁愿诵经念佛也不打算从军。
然而,身在乱世,人的命运就是如此离奇。
如果不是灾荒,让小小年纪的朱元璋在十三天内,连失四个亲人,家破人亡。他不会由农民变为和尚。
如果不是寺庙粮食已尽,老和尚让大家各谋出路,朱元璋不会由和尚变为乞丐。
如果不是结束乞讨生活回到皇觉寺后却因农民起义的烈火烧到了皇觉寺边,最终连寺庙都烧没了。朱元璋不会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求菩萨指点,在圣杯的落地中决定了自己从军的命运,由和尚变为军人。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朱元璋既没有文化又没有财富,却用一双手打造了一个大明王朝。从朱元璋的传奇人生中,我们可以感悟出他做人的一些优秀品质,而他从乞丐到皇帝也因他的这些优秀品质。
自立坚韧的品质让他生存于乱世。
朱元璋出生于贫农之家,在遭遇灾荒家破人亡后先当和尚再当乞丐,凄惨的命运并未打垮朱元璋。流浪乞讨的三年不但锻炼了朱元璋坚韧的品质,还磨练了他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的生存自立能力。
勤奋进取的品质让他自学成才
无论在寺院中还是在军营中,朱元璋都热爱读书,勤奋进取。他深知“知识就是力量”。
在乱世中,大部分起义军领袖对读书人没有好感,抓到之后多是一杀了之。
而朱元璋与他们不同,他求贤若渴,尊重读书人,在空闲时间他由浅入深,向秀才学习读书作文。
朱元璋说:“我读书,常常从中受益……读书明理,让人在日常事务中能用道理去分判,可以叫人少犯错误。”
勇敢自制的品质让他出人头地
朱元璋的勇敢在他投军时的情形已可见一斑。在他面对雪亮的大刀时并不害怕而是沉着地想办法脱困。
后来在郭子兴尝试叫他带小队出征时,他也是身先士卒,表现勇敢,因此树立了威信并得到了郭子兴的重用。
朱元璋还拥有向规律挑战的勇气。在他登基后,严厉打击地主阶级与官僚阶层,由此开创了中国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奇景观。
除了勇敢,朱元璋还非常自制。他重视军纪,自己也从不像其他好汉们那样放任自己,今日狂歌痛饮,明朝弃尸马前。他知道自己参加起义,不是出于对“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向往,而是要安身立命、飞黄腾达。他一生保持农民作风,无声色饮酒之好,节俭自制,终其一生都在为实现农民乌托邦而艰苦奋斗。
认真谨慎的品质让他成就大业
朱元璋一生为人做事认真敬业,登基后也是秉承一贯做法。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打点朱氏家业,从登基到去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他信奉稳扎稳打,凡事经过精心筹划,三思而行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个给朱元璋带来胜利的九字方针即可看出他的认真谨慎。
历史,其实是今人对过去的感悟与学习。以史为鉴,以古人的经验为教训,学习前人成功的优秀品质,反观对照如今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