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温婉含蓄的国度,这点在平时的日常交际中的“暗语”可见一斑。
今天去考驾考科目二,过去考场的时候教练载着我们几个学员过去,回来的时候微信跟教练说了一下考试的情况,一路聊着,也走出考点大门了,不见教练,这时想着教练会不会来接我们,于是顺口问了句我们到时候是自己回去还是你会来接我们,然而久久没见回复。这时我回过神看到教练之前说了句我现在在吃饭,还没回去。反应过来,教练刚刚给了我一个不过来的暗语,何必多此一问呢,可笑。
小停一会,看到一个跟我一个驾校过来考的学员,上去攀谈,交流考试情况,然后学员也给我证实了这一点,他说他上次考的时候也是自己回去的,教练不会来接的。
中国人说话就是这样,不好直接拒绝,但又是要拒绝的,往往都会用上暗语,互不伤面子,互不伤感情。
教练的暗语让我想起结婚那次邀约。跟直属领导发出邀请函的时候领导二话没说,就说一定会去捧场,那会特别感动,因为我们摆酒在郴州,工作地在广州,路程约300公里。最快交通方式高铁虽只要一个多小时,但也跨省了。
我就跟他说到时候看看怎么过去,部门的同事我还没说。他说到时候看看其他人怎么过去,反正他们过不过去我都是肯定会过去的了。又是一阵欣喜。想想到时候领导也这么远过来捧场,感觉倍有面子。
后续我也跟部门的同事发出邀约,应承会过来的有3个,其他就各自找了理由说不会来。确定人数之后,在开一个车过来跟坐高铁过来选了高铁过来的方案,然后我过去接。
时间飞快,转眼就到了快结婚的日子。结婚10天前跟2天前我分别给领导打了电话。10天前的时候我问他怎么过来,如果是高铁过来要买票了,他说原本是准备坐高铁过来,现在觉得刚好4个人,就准备开车过去。
于是我小窗跟其他应承会过来的同事也说了一下,都回应说跟领导到时候开车一起过来,提前一天过来,我说到时候我去接你们,然后我这边也预定了房间,心中还满是欢喜。
眼看着婚期临近,2天前的时候我见他们还没有动静,就再问了一下,然后领导跟我说家里有亲人重病,要照顾。这样的理由一出那自然少不了一番嘘寒问暖、表示理解什么的。
后续问之前应承过的同事说现在领导家里出了点情况,你们看看到时怎么过来。同事说跟领导再商量下,后续同事回复说本来是计划4个人开领导的车过去,现在领导不过去了我们也不过去了,那当然再次表示理解。
回过头来想想其实婚前两天的时候领导他们还没有反应我就该猜到领导多半是不会来的了。因为这种时候,不说话,其实等于拒绝了,当然我再去询问也无非就是找个借口推脱了。当然可能说他家里真的出了点情况,但是这么赶巧多半是借口了,毕竟真的,结一次婚就知道会有多少的推脱借口了,关键时候亲人重病的、住院的比比皆是。
暗语,是个好东西,既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又无明说的尴尬。很多的是,有话真就不能明说或者明说没有暗语好,像我领导这种情况,明说我也肯定理解,但是,邀约的时候明说不去的话,会显得关系没那么近,或者不看重之类的,应承之后明说不去那更失礼。在这,暗语就发挥了它的功力。
暗语,是自己的目的不明说,关键的时候,说话的人跟听的人都心领神会。
比如,领导说,今天下班陪我去见个客户。意思是,5点钟下班,刚好赶上吃饭,去陪酒吧;再比如,这个客户多么多么重要,本年度给公司带来了多大的效益,下一年还要借助他的力量,意思就是陪酒的时候狠一点吧;点吧;比如,席间领导说,小刘你之前都很能喝的啦,怎么这次酒量下降了。意思是,再陪的更狠一点,主动一点。再比如,客户还没喝尽兴。那行吧,往死里喝。像这样的暗语,比比皆是。
人际交往中,像这样的暗语,比比皆是。懂了,你就成长了。不懂,犹如鸡同鸭讲,有时会很尴尬。
以前老师经常会在下课时候说,我再讲一题,然后老师巴拉巴拉几个题目,这时如果冒充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说老师你不是说只讲一题吗?这时候就会很尴尬。老师其实还想再讲几题的,你让爱学习的同学如何是好,老师的这点暗语你还不知道吗?
再比如,有领导再开始发表讲话的时候说,下面,我就讲一点......这时候,你就该做好听长篇大论的准备了,而不是纠结刚刚不是说讲一点吗。
再比如,事情办好了,人家说弄得怎么怎么好,把细节地方都处理好了,一些你没注意的地方都做好了,这时候,往往也是在用暗语跟你说该结款的时候了。
暗语,有时候没理解,也不一定就是尴尬,也可以有趣。
我们公司每周五都会在下班后固定定羽毛球场地,有天早上,我问一个同事今天去打羽毛球吗,同事说,你看的今天穿的裤子。我一看是一条牛仔裤,噗嗤一笑。这时她反问我,那今天你去打球吗,我说你看我穿的鞋子,她一看,也乐呵呵的笑了起来。暗语,看来不仅不用明说,看来还不一定要通过语言,有时不懂竟也是如此有趣的。
其实,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暗语诸多,有效利用暗语能在沟通中发挥更大的力量,从而提升沟通能力,优秀的沟通着往往会在有意无意中用上,你get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