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另一种宁静—水乡江南


序图


行走未止,笔尖不驻


                                        ---行走于另一种宁静


  序壹 赠自己

    写下这些随想,从无到有的过程。文笔这个东西越往后便越有想法和感觉,希望写下的东西能够对得起自己。

  序贰 赠读者

    这篇文章大概是我独立完成过最长的一篇了,写在前面是想说明接下来的许多内容可能并不适合陌生人阅读,也许篇一都看不完便失了兴趣。如果你不太了解我,我想看完之后你会明白。如果你比较了解我,那么看完之后我想你会对我有新的认识。                                              我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少之又少。如果读者抱以浏览类似青年文摘之类有文采的文章,可能我要说一声抱歉,让您失望了。我只是记叙下这一路所见,不至于最后只剩下一堆景点门票罢。



篇壹

    我是一个热爱旅行的人,这可能与我的家庭环境有关,记忆中模糊的,清楚的,已数不清与家人进行了多少次旅行。可近段时间以来,家里的旅行箱却是积攒了一层灰。

    中考之后曾心念着与几位好友同行前往云南,无奈碍于种种现实因素只得作罢。直到最后也没能完成一次属于自己的旅行,但这颗种子却在我心中埋下。

    高中生活很紧张,我对于现在就读的高中并不是很满意。地远,传统,严肃成了我对这所学校的唯一印象。抱着这种生活态度我在那里生活了三个月,每天重复着机械的生活。我正如流水线上不停转动的传导带,在两个齿轮中踱来踱去,每天看着同样的风景,吃着同样的饭菜。

    慢慢地,我发现两个齿轮之间的距离开始渐渐变远,我被拉的越来越紧。我曾试图用旧的思维方式应对着,对日益紧绷的皮带莫不在意,认为这只是生活带来的压力罢。依然日复一日地运转着。

    几周前,我开始购买大量的书籍,对阅读的兴趣应该是起源于陈坤的一本《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我很喜欢那本书,合上书的一瞬,我意识到自己知识储备的薄弱。我不如陈坤一般有时间在行走中感受生活,充实自己。我发觉现阶段只有阅读才能充实自己。于是我买了很多书,什么种类的都有。关于人类思考的,社会学,经济学,编程书,小说,素描书。什么都有,内容很杂乱,但目的是相同的。我想充实自己。

    于是我开始利用闲散时间阅读。没有时间就挤出时间来阅读。总归翻书的手不能停下,每天都要看上几十页才有动力继续做些别的事情。慢慢地,我的生活重心从学习转移到了阅读上。

    与阅读相继开始的,还有运动。同寝的室友说我胖,我也这么想。2017的下半年对我来说难以忘却,半年前,我的体重将近两百斤,从远处看活像一颗猴面包树。生活给我带来的种种打击使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瘦下来。后来生的一场大病在一定程度上也推了我一把。可我依旧不能停下,对于一个半年不到的时间瘦下将近60斤的人来说,身材难免有些走样。我试图通过运动恢复我的身体。事实上我确实看到了通过运动为身体带来的改变。于是我便给自己定下了每天至少运动20000步以上的目标。

    说实话这个数字真的差点搞垮我。平日里学校的生活基本是屁股不离板凳,眼睛不离课本。我甚至无暇抬头仰望一下外面的天空,更没有时间在运动中沉淀自己。于是我必须在短暂的课余创造极大的运动量。为了手环能够震动几下提醒我已达成了目标,我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除此之外还有肌肉训练,经常性的拖着疲垮的身体回到课桌之上。



初二时圣诞节晚会留影

    就这样,阅读与运动占据了我的全部空闲时间。它们甚至开始争执起来究竟谁应该占据我的更多时间。我无法抛弃任何一样,放弃前者朋友们则会继续吐槽我的身材,后者停下导致对灵魂的空虚和恐惧是我所无法承受的。一边要求我沉下心来,修饰灵魂。另一边又希望我以动代静,挥洒汗水。两个齿轮渐渐背道而驰,我在其中感到深深地无力感。只好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苦苦维系这这两头的关系。甚至早已无暇兼顾学习。

    终于,那一夜,断了...我甚至能听到皮筋崩断的声音,反作用力把我弹得生疼,余音回响在耳边,我不知所措。看着渐行渐远的两颗齿轮,我抓不住,挽不回。只剩下一根残缺的皮筋留在那里。它没办法哭泣,因为这一切都是它自己造成的。

    12月4日,从医院出来。医生说我患上了双相障碍。所谓双相心理正如电波一般,时上时下。过去的15年中我一直处于上层的状态。自我感觉良好。当我发现自己灵魂的空缺时,我进入了中层状态,一度苦苦维系着。当皮筋崩断的一刻,我知道我跌入了下层。远远望着上层,我不知道如何回去。只好拿着医生开的药勉强告诉自己没问题,殊知结果如何。




篇贰

    打开旧相册,浮现出来的是寥寥的几张单人照,更多的是风景照。父亲喜欢摄影,我也在他的耳濡目染下对此有了兴趣。记忆里父亲总举着相机拍来拍去,电脑里专门有一个硬盘用来存放家人每次出游的照片,父亲都会打上标签,以便日后查阅。

    最后一个文件夹是过年的时候全家的一次出行。父亲开车自驾,我和母亲还有一条金毛犬。一家四口从深圳开车一路到了大理。相册里最多的是狗狗的照片,其次是母亲。我的最少,倒不是父亲不愿给我拍照。从仅有的几张照片不难看出当时的我并不愿意被拍,拖着臃肿的身子站在镜头前,我甚至不必去确认镜头里我的丑态。长此以往便养成了不拍照的习惯。父亲不强求于我,于是便去多拍了些风景和狗狗。

    风景比人像更能唤起我对旅行的向往,从家到医院的距离可不叫旅行,一个念头霎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与其说是突然出现的,倒不如说是从小养成旅行习惯的我太久没有出过远门,对旅行的渴望已经到达了一定程度。于是向来行事大胆的我决定不再拖沓,遵循自己的心愿,在旅行中寻找自我。




篇叁

12月5日 凌晨00:36 前海家中

    最终行程定在了杭州一带,包括水乡乌镇,鲁迅故居绍兴。直到现在还在忙碌。决定下的太突然,母亲知道的有些仓促。于是白天匆匆请了假决定支持我的心念。母亲喜欢预先计划,晚上便一直在忙碌行程攻略和订酒店的事。我主张走到哪看到哪,不必在意太多。

    现在我的情绪很怪,面对杂乱的攻略和各种行程表单,我的后颈开始发麻发木。就连现在写下这些自述都是强忍着麻木感。母亲好像不大理解,她认为我的病痛无以体现,并不能理解此刻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于是母亲总在一旁暗自抱怨着我做“甩手掌柜”。

    我对母亲发了火,我认为她不能理解我的痛楚。却连解释的心都没有,后颈传来的酸酥使我无法沉下心来详述经过。母亲在外面径自收着行李,我在里屋忙写下这些感想。但灵魂深处的我不允许自己再这样下去,这也是这次旅行我所希望达成的目的。

    望江南掠过的微风能抚平我内心的波纹。



篇肆

    戴上耳机,轻轻按下播放键,柔和的韵调轻触着我的神经,音乐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的情绪。

    小时候有许多爱好,母亲比较注重我兴趣的培养。所以报名参加了各种兴趣班,记忆中却是从未参加过补习班。第一次接触声乐是在五年级,母亲带着我抱以“试一试”的心态试听了一节声乐课。老师咧着嘴对母亲阐述着我的艺术天赋,可我却到现在都没发觉自己在这方面有着多少的天赋。总之我还是跟着那位老师学习了两三年的声乐。其中不知道出了多少课时费用和考级费。考过了童声八级。总算是硬生生地将我带进了音乐殿堂。无奈上了初三便开始变声,如今已不再有心放声歌唱。

    不过我对音乐的感觉却是形成了,它将平时的对话切声换调,再配合上节奏韵律,便成了音乐。音乐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影响我的情绪,至少现在的我总喜欢戴上耳机沉醉于音乐为我带来的感官刺激。我喜欢将音乐分成若干个类别,在不同的环境和情绪下便可以有选择性的享受音乐。

    如果分类好的音乐可以归成一个个硬盘的话,摇滚燥律一类的音乐硬盘上已经积攒了薄薄一层灰了。最近的我渐渐变得不再喜欢太躁的音乐,甚至连前阵子为之疯狂的嘻哈风也渐渐消沉了。取而代之的是相对温柔,轻快悦耳的音乐。我知道这是情绪变化带来的改变,不过无伤大雅,听些这样的音乐并未给我带来什么麻烦。相比起来,缺少音乐的灵魂则显得更加空虚可怜。



篇伍

12/5 下午4:00 在亲戚家等候母亲下班

    总算是出了门。从念头浮现到行动不过短短一个日夜,我很庆幸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相对开放的教育使我在一定程度上有权利决定我自己的生活。我想好了,于是就去做。

    关上行李,关上灯,关上房门。关上一层又一层的壁障,平日里重复这些动作后等待我的又是车门和学校闸门的打开。如此几关几开代言了我一成不变的生活。今次却有了不同,等待我的是一次短暂的旅行。纵使短暂,却是在繁忙中抽出,无比珍重的一次旅行。

    出发前我发生了许多思想冲突,事实上我一直在记叙和摄影两件事上纠结不已。曾经我的执着的认为出行不应将视线放在笔尖和镜头,风景就在眼前为何不在其中感受。可最终我还是决定以笔记的形式记叙下来,沿途我也会用手机拍摄下各种风景。即使每当我打开手机写下自述的时候后颈都在发麻,抬起头远眺更是眼前一片模糊。我明知这样做会加重我的假性近视和颈椎病,可我还是做了。我不希望将来回头看看自己曾走过的路时却是不清不楚,我想用文字和图像记录下这一路我的所思所想所经历。也许将来在某一个深夜我打开手机和孩子一起回忆那时的我写下的文章,不禁嗤笑。这样的回忆可能会显得更加宝贵和值得珍惜。

    颈麻又加重了,我得去休息会儿了。



印象-启程

我和母亲的“大白”与“大黄”

深圳T3航站楼

现在的轻制登机牌

出发前夕




篇陆

12/6 凌晨2:12 杭州汉庭酒店(吴山广场)

    眼皮略有些睁不开,毕竟昨晚就没有睡好。

    短短几个小时发生了蛮多事,至少是我这一年来平淡生活之外值得稀奇的一些事儿。

    对于坐飞机,我向来认为是件不大值得稀奇的事。可当我手里攥着登机牌,提着行李等在登机口的时候,心里却是按耐不住的兴奋。当我坐定系上安全带,看着略有些陌生的空姐手语提示。推背感来临时,我顿时乱了阵脚。平日里摆出的一副冷淡在此刻消失殆尽,复杂的眼神望着陌生而熟悉的机场设施,体验着曾经经历过却满是不真实感的飞行。我大概想起距离上一次坐飞机已经过去两年不止了。还记得那一次我的手被割伤,母亲同样是带着我散心,目的地也是杭州。

凝视着渐渐复苏的记忆慢慢回到脑海,我忙制止了自己。我决定好好享受这次旅行,而非停留在过去的路牌,只是望着上面的斑斑锈迹停驻不前。

    穿梭于夜幕中的天空,云下映着点点光辉,云上闪着的是一颗颗孤独而坚韧的星星。此刻,真的好美。

    一阵波澜过后,终于离开了使我内心复杂半天的座舱,打开舱门,一股冷空气瞬间擒住了我。我没有说话,任由气流冲击着我的感官。我只是长舒了一口气,又猛地吸了一口。这是我在杭州萧山机场呼吸的第一口新鲜空气。更是两年多来最新鲜,最沁人心扉的一次换气。

    我们坐上了辛苦约到的接机车辆,在杭州约车并不容易,从母亲昨晚忙碌的身影和此刻满意的微笑中不难看出。司机人很好,被生活冲击过略显沧桑的声音里却能听出对明天的渴望。与我们同车的有一位同机的广东人。不过我并不愿过多地了解这个人的身世。从他上车后旁若无人地对着电话吵架般的对话和在高速路上留下的几口痰水中我看到了悲哀。我甚至不愿意花时间与他讲述道德规范。因为我知道这样做只是无用功。

    终于在一声响亮的关门声后平息了,司机继续着我们的行程。后面的路融洽而自然。见识了低素质人的同时我也暗自告诉自己,在任何地方都可能遇到不悦。再纯净的土地也有酸雨飘过。我只希求默默撑一把篙伞,静待雨过天晴。



篇柒

    上了高中后便养成了洗脸的习惯,为的只是迎合学校的快节奏生活。不等热水流出,捧起一把凉水,在冬天夜里天还没亮的时候扑向半睁着眼的脸。于是我清醒了,立马又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晨跑和一天的课程。

    我是不大喜欢水的,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个旱鸭子,高中之前甚至讨厌水糊在脸上的感觉。无奈压力所迫,我必须藉由冷水给我带来的不适感从而快速唤醒自己。

    对水的不适大约大约起源于小学三四年级,在这之前像游泳池,温泉等场所还是我经常出没的地界。原因已经记不大清了,总之从那时往后我便开始发胖。原本还是在可控范围之内,并没有引起旁人太多的注意。直到有一天游泳池的伙伴们用诧异的眼神盯着我,我不解,于是跑去问父母。才发觉我的体重已经远远超出同龄孩子,我低头看着自己的肚腩。从那之后我便决定用衣物遮盖自己,以避免这种诡异的眼光重复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我自恃是一个自尊心比较强的孩子,我讨厌来自周围说我胖的声音,每当诸如此类的声音出现,表面上我装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实际心里却不是滋味。我会离开那里,让人们的话题不再是我,便听不到这样的声音。正是抱着这种总想着如何逃避,却从未想过如何解决的心态。这种肥胖的状态持续了近六年。直到初三临近毕业的时候,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最终使我坚定了减肥的信念,经历了近半年的痛苦之后,我大抵是摆脱了“胖子”这个称号。

    如今走在路上听到有人叫一声“胖子”,我还是会下意识的一愣,虽然知道呼叫的对象不会是我。悬挂的心却不能安定,总要回头望一眼确认一下。

    凉水拍在开始略有些轮廓的脸上,将我一把拉回现实。宿管的口哨又响了起来,系上鞋带,我将继续着我的故事。让曾经的记忆随汗水落进泥土。生命不息,脚步则不能停下。



篇捌

12/6  晚上22:23  西湖随记

    上午十点多才醒来,杭州的气温低,总带给我些不真实感。穿上平时学校不让穿的大衣,拿起不敢让老师们看见的手机,出门仅数百步,就见到了久违的西湖。

    因为是旅游淡季的缘故,湖边的行人很少。就连老人们也很少出现在湖边的小桥上,那里的风景简直如画一般。湖面果然掠过一层层微风,细软的柳条枝尖垂下,与湖面连成一片倒影,随风摇曳着...

    第一次来到这里是两年之前,母亲带着手臂打着石膏的我来杭州散心。我的记忆力还不错,多多少少还能指出两年前住过的酒店,走过的地标。杭州仍是旧时的模样,少年的心却改变了。

冬天的衣服将我裹上了几层,如今却不像从前一般显得臃肿。母亲悄悄举起手机,想留下几张照片做纪念。一看到镜头便下意识的想躲开,不过马上又意识到现在的我已经变了模样。两年前在杭州的旅行如今只剩下模糊的记忆,我想时间最终总会洗刷掉身后留下的脚印,于是我便尽量做到不再闪躲,多留下些影像作记忆。

    行走不觉中我来到了苏堤和白堤,感悟是在行走之后得出的。

    两年前的旅行因为受伤,行动起来诸事不便,于是只和母亲按逆时针方向走完了苏堤,所以我对西湖一直抱以些许遗憾。母亲将酒店定在了与之前相近的位置。这也意味着当今天我站在同一个起点上面临着向左还是向右的问题时犯了难。这使我想起弗罗斯特曾写下的《未选择的路》

  ——

...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

    旅行给了我一次回返的机会。我重新选择了一条路,这次我想换个方向继续我的行走。

    于是首先我与白堤见了面。

    说起来白堤与前面走过的路十分相像。白堤的路很平整,排列规范的路石和长椅给人以规整的感觉。柳浪闻莺,绿意盎然的青青草地给人以温柔的感觉。行走于白堤之上我感到无比宁静,因为它能抚平我情绪,宁静而祥和。

    过了白堤紧接着的便是苏堤。我与母亲走的有些累了,于是便找了两辆自行车。

    苏轼果然是豪放派的诗人,无论是从油腻的东坡肉还是苏堤上数不过来的石拱桥都不难看出。苏堤沿路种植的都是些枫树,秋天枫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其中还夹杂着尚绿的叶,很是热闹。骑行在苏堤上给我的体验很差,总是要使上浑身力气才能堪堪骑上半个拱坡,紧接着又是高速滑行下去。这里给我的感觉与前者则是截然相反的了,苏堤更贴近我从前的性格,热烈而奔放。

    半天的时间,我回望了两年前走过的一半,又完成了令我遗憾的另一半。我感谢“黄色树林”里分出的两条路使我有幸能够重走另一边,我又何尝不想重走人生的“另一条路”。可我们终究只得向前,正如白堤的柔,苏堤的烈。循其本心,善得始终。



印象-西湖

“向左”还是“向右”

白堤-柳浪闻莺

白堤-绿意盎然

苏堤-黄枫绿叶




篇玖

插记壹 西湖路上的老人们

    前文提到西湖边上很少见到老人的踪迹,为此我还思索了半天,我觉得可能和深圳的一些公园一样,老人们应该是扎堆在了某一块区域吧。

    果不其然,十几分钟后我便见识到了。实际上隔着远远的距离就能听到那里的动静,走近一看这里倒真成了老人们的一番天地。木头搭的地板,上面是大理石的板凳桌子。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缺牙的嘴里说着当地语言。

    声音的来源是两个小音响,不过播放的并不是小苹果之类的广场舞音乐,这里的老人们也不听这些。一位老人拿着话筒,径自唱着我听不懂的调子。另一位老人拉着自制的乐器,还有一位不需要外放设备的老人敲打着自制的打击器。颇有些几年前在黄山听过的黄梅戏的感觉,不过我并不太能欣赏这种艺术,但在这里我从老人们的眼里发现了一种神,一种在养老院颐养天年的老人们眼里没有的神。

    再往前走是老夫妻们站在一起跳着交谊舞,我不敢走进,担心打扰了他们。橙红的枫树下映着的是老人们单纯的脸庞,不受物欲横流的社会的影响。在这里,仿佛时间都变慢了下来。一个个单薄的身影扎聚在一起,汇成的是一股无言的力量,默默讲述着我们这个年代所缺乏的东西。

    我只好在一旁暗自感慨这样的生活。安逸,闲适 。


印象-安逸

拉着自制乐器的老人们

交谊舞

老人与鸽子



篇拾

插记贰 放学路上的学生们

    在外旅行很容易使人忘记时间的流逝,一直到下午五点多街上突然多了些行色匆匆身影,我才意识到今天还是工作日,大多年轻人都在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学生们都在学校的三尺讲台前学习新知。

    这里学生们的样子着实让我感到奇怪,也可能是我长在深圳的缘故。当我看到背着一模一样的书包的学生,穿着造型毫无美感且并不合身的衣服走在路上时,我很郁闷。被称为彩虹之城的杭州,一年四季都呈现着不同的景色,而学生们却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仅仅是一身好看的衣服。

    离开杭州时我与母亲和一位杭州第四中学的女生同车,这是如此我才有机会聆听到内地学生的生活。这所学校自下午五点整开始就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走出校门,没有晚自习,更不需要住校。这所建立在江苏省,在竞争压力如此大的地区的学校,却依旧保持了30%以上的985和211大学录取率。

    自由是相对的,束缚也不绝对。看着街上同学们并不合身的外衣,手中却拿着手机正在浏览着今天这个世界上又发生了什么。一时间我竟没办法判断究竟约束羁绊着哪一方,自由又属于着谁。也许我们只能在两者的争持之下谨慎地活着...

    暮色低掩下来,朦胧中使我又想起了西湖边的老人们...



篇拾壹

12/7 乌镇-记

    乌镇距离杭州并不太远,仅一个多小时车程,却使我见识到截然不同的景象。汽车驶过收费站,下一秒眼前便由城墙高楼变成了乡坊小楼。一颗复杂的心顿时安静下来。

    乌镇已经承办了两年的国际互联网大会,后来我们才了解到今天是峰会后景区重新开放的第二天。

    实际上这里与我想象中的江南十分契合,甚至完美满足了我对江南水乡的一切幻想。行走在坊间弄堂里,脚下踩着带着凹凼的石板,一旁便是靠水的住家,这里叫做“水阁”。槁夫撑着乌篷船静静地在水面飘过,泛起层层涟漪,过了一会儿又恢复了平静,好像这儿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行走在这样的巷间我是不忍心大声说话的,甚至不敢惊动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一切都如画一般美好,谁会愿意在一副精致的国画上任意泼墨呢。母亲说难怪江南繁出才子佳人,从画中走出的人怎能不会吟诗作对。

    这里为了互联网大会确实开发了一片景区,我也许会说丽江大理过度开发,早已没有原本的滋味。但我绝不会抱怨政府破坏这里的人文景观,实际上这里不仅没有遭到破坏,合身的改造使乌镇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夜幕降临,弄堂里亮起点点荧光,为数不多但却精致的小酒吧与传统建筑融为一体。集中的管理使当地物价合理,治安规范。

    我曾见识过大理丽江早已泛滥的酒吧客栈,各种草原上疯狂宰客的原生住民。我曾以为如今功利的景区再不能给人以安心的感觉,不曾想到这里虽与国际接轨,却是那么的宁静祥和。

    水面如镜,映照着天空。愿酸雨永不侵扰这里。


印象-乌镇

桑蚕房

乌镇-蚕丝绸

乌镇-东栅风景

乌镇-瓦雕

乌镇-西栅风景

乌镇-蓝印染布

乌镇-水乡灰墙

乌镇-水乡夜景

提花灯

乌镇西墙

锦记糕点铺

乌镇-弄堂夜影

乌镇-石桥

乌镇邮局

西栅-羊肉拉面

乌镇-西栅

西栅酒店

西栅-旧时印象




篇拾贰

记 路遇一位老人家--沈大爷

    为什么要特意写下这篇小文以记下这位沈大爷,自我记事以来,沈大爷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使我的母亲慷慨解囊,支付了比原先谈好的价格更多的酬金。

    我与母亲吃好了早餐,便来到了景区附近,琢磨着该怎么游览这么大一片区域。沈大爷是自己找上我们的。他是乌镇本地人,近些年来干起了导游的工作,他蹬一架人力三轮,后面的座位可以坐下两个人。若在平时母亲是不会选择坐人力车的,一是费钱,二是太费钱。母亲象征性的询问过价格后便准备带我离开,却听到后面传来一句能带我们省钱,于是母亲睁大了眼。考量过一番后最终决定听沈大爷的,于是便上了车。

    景区不让电动三轮通行,于是在门口便能看到不少跟沈大爷的车一样的人力三轮。

    这活儿可得卖力气,倒是有不少与沈大爷从事相同工作的人,不过都是四十来岁,年重者也不过五十出头。沈大爷早已是花甲之年了,六十五岁却还蹬着人力三轮。能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沈大爷长得与我的初中物理老师有几分相似,中等身材,高颧骨,眯缝眼,头发看似尚黑却也有三成挑了白丝。穿一件深蓝大衣,带着粗布手套。操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我甚至需要反应半天才能理解他在讲些什么。

    乌镇的路很奇怪,原来是整齐的柏油马路,最近却拆了改铺些坑洼的地砖。这是从沈大爷那里了解到的,说是为了互联网大会,却是劳苦了蹬三轮的沈大爷。我与母亲两人的重量,再加上笨重的三轮车,沈大爷费力地蹬起来,经常需要站起来,利用整个人的重量带动车子向前。遇到上坡时沈大爷跳下车,连推带拉好不容易将车子弄上了坡,又忙钳着刹车担心车子滑坡。母亲几次提出想要下车减轻沈大爷的负担,我也如是想到,但沈大爷却坚持让我们坐在车上,一个人凭着单薄的身板继续使劲蹬。

    终于沈大爷带着我们走完了全程,期间他很尽责的带我们走过了特产店(我和母亲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却也很配合的走了下去),为我们介绍各个地方的历史故事,我与母亲拍照的时候,沈大爷总会饶有兴致地帮我们选好角度,又亲自上去摆好姿势。总之沈大爷用着他并不成熟的导游技巧尽力为我们提供服务,言语中我能感受到一位老人挺拔着腰板支撑着生活。

    临走的时候母亲支付了一百元,也没有再让沈大爷找回多出的二十元零钱。

    我听到沈大爷的最后一句话是:“再会!”。我和母亲笑着答应,可谁不知道我们与沈大爷也许再也不会见面,我们都要继续面对着自己的生活。或许将来我会带着母亲或孩子故地重游,那已是多年之后,想必已是物是人非了。

    临走之际,只有心中默默向沈大爷道出一声。

    祝好。


印象-辛劳

人力三轮车


......



还有一段结尾没有完成,待到旅行结束我会将它最终完善。感谢阅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