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火葬师),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按下按钮) From 《入殓师》
昨天被一句话震撼:当我们面对了血淋淋的生之后,我们也该有能力去面对血淋淋的死。
在我们成长的语境中,死亡总是讳莫如深的,当然能够敞开胸怀去拥抱死亡的人实在不是我们这些凡人可以去习得的。孔老师千年前就这样回答问死的弟子:“未知生,焉知死。”当年学习此言的时候,总觉得无言以对。人终其一生,都未能完成“生存”的命题,那怎么有时间去思考“死亡”的命题呢?但是好像正是因为没有认真思考“死亡”这个问题,才让我们在“生存”面前姿态万千?也许认识死亡,也是认识我们自己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史铁生:死是一件不必操之过急的事。
对于年轻人来说,谈死亡的确显得过于着急。一次意外改变了我的这种想法。很常见的那句话: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几年前的中秋节前夜,中学QQ群里突然炸开了锅,我们班一个同学因为车祸意外过世了。当时的我刚上大学,中秋节正回了老家,震惊之余,第一次组织了同学参加了这样一个告别仪式。年轻的生命就在凌晨的车轮下永远结束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原来人是那样脆弱。从这次以后,我开始让自己去理解死亡,我甚至一度考虑要不要提前写点什么,因为很多时候都来不及好好告别。就这样,也不会刻意地去写一篇文章来总结自己的生死观,但是面对很多意外的时候,总要提醒自己,死亡是一件随时随地发生的事情。当然我确定我如此提醒自己,只不过是希望自己可以更好地尊重生命。
直到与《入殓师》偶然碰见,才理解:只愿你被这世界温柔对待,最深刻的含义是当往生者跨过那道门的时候,能够得到基本的尊重。电影中,入殓师从大提琴手转行而来,他遭遇了妻子的不理解,死者家属的质疑与冷言冷语。但是他那股迷人的执着与认真的确令人心生敬畏。我觉得这个职业相当完美地诠释了尊重生命最后的尊严。
有过与后事打交道的人应当能够理解,悲痛之余仍旧要同殡葬业的一系列事务打交道的痛苦。
也许是国情使然。中国的殡葬服务也许更是饱受了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考验。没人愿意与他们打交道,但是一旦要打交道的时候,这个群体似乎也不是那么好对付。往生者,对于亲人而言是切肤之痛的实际存在,对于殡葬行业工作人员而言,大多已经是他们工作的一个环节而已。这样一种知觉的疏离,更导致了两者相遇时的矛盾,也给失去亲人的一众人造成了二次伤害。但这不是一种必然情况。我曾看过中国第一批入殓师的采访,我在他们身上似乎看到了大悟的那种对待死亡的虔诚,对待往生者的尊重。入殓师是送往生者走向这道门的最后一个助手。那么这种虔诚能够慰藉生者的心与往生者最后的灵。
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一场旅行,由生至死,曾有人说出生时,我们在哭,周围的人在笑,死去时,我们在笑,而周围的人在哭。没有人可以告诉你死去的旅程到达何方,是悲是喜。那是一场注定孤独的旅程,我想踏上旅程的人必定希望走的无所牵挂吧。他们只是希望曾经被这个曾经哭泣着到达的世界温柔的对待过吧。大悟曾经演奏大提琴,有人说大提琴的旋律是灵魂的吟唱,那低沉的旋律却是那样的灵动而自由,似乎,死亡也显得生机盎然。
有时候,因为生与死的隔离。让死亡对人的冲击显得没有那么具有及时性。我们也许从没有想过带你来到世界上的人离你而去后,你该如何面对。电影《父后七日》中女儿在繁琐的丧礼仪式中与死亡亲密接触,但直到父亲真正离开后,“在某班从香港飞往东京的班机上,看着空服员推着免税烟酒走过,下意识提醒自己,回到台湾,入境前,记得给你买一条黄长寿。”
她在机场想起为父亲买免税烟的时刻,她从父亲的死亡中顿悟过了。原来死亡是一场永不回头的仪式,一切就在那一口气结束的瞬间盖棺论定。
《入殓师》与《父后七日》都不是让人情绪波动特别大得煽情电影,他用一种淡淡的笔触,甚至有些冷幽默的方式来告诉你,生命似乎在死的时候结束了。但是若可以,我们可以将死亡放在一边,当做他们生活在别处。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一世与你同行的一切可能都只是永恒的过去了。这也是我对死亡的态度,敬畏死亡但不抗拒。
因为开始接受这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才让人在生的过程中活得更加虔诚。在死亡降临后的很长的时间里,活着的人都会被时间带往不同的方向,时间长到让我们以为我们早已忘掉。因为我们不会时时刻刻记得,但是最怕突如其来的那一下泪流满面,原来这种情感从来没有走开。
为什么要认识死亡。
殡仪馆并非不可以谈的话题,因为殡仪馆是人人要去的所在。
于自己的身边人,因为死亡早已排上了日程,想着死后要被温柔对待,那么活着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去尊重生存本身,往生者都能够需要温柔。那么身边活生生的人,是不是该用温柔对待呢?基本上你大多数的身边人都是最亲密的关系。念及此,死后长别离,生前怎相恨。
按照一般规律,你一直清楚有些你身边的人总会先你而去。曾见过那个A4纸划定人生,真实而又令人心生敬畏的设定。人生就在这纸上,一格格人生就这样溜走了。
等到人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的时候,那些尘世里的种种在眼前一闪而过,这时候恐怕意识流中的人能够问问自己,一生是否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没有活得令自己愉悦?有没有因为自己给别人带去快乐?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也许闭眼就可以走了,但是若不是,也没有重来的机会,岂不是可惜。人生总是喜欢谈如果可以重来,但事实却是我们在生死面前却显得卑微而又平等,谁都没有机会重来一次。因此为了避免某一天在死前谈如果,倒不如早早跟死亡和平相处,好好想,这一生该如何度过。
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跟朋友去了一家老上海早餐店吃早饭。点了一份鸡丝汤面。味道很好,因为像极了大年初一奶奶亲手做的那碗。因为再也不会尝到原汁原味的奶奶牌鸡丝汤面,我终于成了这家店最忠实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