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发了第四单元测试卷,我看到小A拿到试卷的那一刻,眼神从之前的期待,瞬间变得暗淡了。我能体会到他那一刻的心情,平时一直很认真,付出也多,最近的成绩却一直不理想。他也很着急,也在努力。只是语文这门学科,想在短时间内能有所提高,真的很难。我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去安慰他,只是默默地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
回到办公室刚坐下,一个身影闪进来,我一看是小A。他走到我旁边,俯下身子,贴在我耳边小声问我:“老师,你说说我这次考试的问题在哪?是不是还是卷子做少了,要不我回家再多做做卷子。”听完这话,我突然觉得一阵心酸。我跟他说,千万不要再做卷子了,你就是之前卷子做太多,没有时间看书,现在有时间多看书就行了……孩子点点头,满怀着期待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我突然很想跟他说,孩子,不是你不够努力,只是你努力错了方向。
如果把语文这门学科比作一棵树的话,课外阅读是土壤。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做基础,就好比没有土壤,树就无处扎根。即使有阳光,雨露,空气,大树也依然很难生存。而这个孩子,正是之前把过多的把精力花在了刷题上,忽略了课外阅读,致使现在在学习上力不从心。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跟孩子强调努力,努力,再努力。可是我们很少会去关注孩子努力的方向是否对,以至于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总是一味地怪孩子不够努力。如果我们的家长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像一座灯塔一样,为孩子指明方向,那我们的孩子就不会在黑暗中盲目四处摸索,四处碰壁。
前几天开完家长会,一个家长跟我说,为了这个孩子,我真的付出了太多。每天写作业都磨叽,为了能逼她把作业写完,我都一直陪着,每天盯着她写到十二点。家长说这话的时候,无非想告诉我,他是一个非常负责的家长,他也在努力付出,他尽力了。可是他只看到了孩子写作业磨叽的这个表象,没有想过更深层次的原因。为什么一个班的孩子,有的能利用学校时间就把作业写完了,有些孩子回家六七点钟也都结束了,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就能磨叽到十二点呢?家长用了一个词——“逼”,这就说明孩子没有学习兴趣,不想学习,不想写作业。家长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想写作业?她到底怎么想的?是学习跟不上,有畏难情绪?还是思想上的懈怠?应该怎样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我应该怎样帮助我的孩子?而不是通过简单粗暴的逼迫、责骂去改变孩子。
每天写到十二点,且不说孩子的睡眠是否能够保证,就是一个大人熬到那个点,脑子也早已糊了,更别说一个孩子。这样去耗时间,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疲劳战只会消耗孩子的体力、精力,兴趣,最终影响第二天的学习,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得不偿失。
我记得这学期开学前遇到这个家长,家长跟我抱怨,两个月了,天天在家从早到晚坐在家里写作业,就这孩子的作业都没有写完。听到这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想这应该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了。每天坐在书桌前,一天下来作业没写几个字,说明家长没有关注学习的过程,没有去管孩子在这一整天坐在书桌前都干了些什么。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自己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没有跟孩子一起探讨问题的根源,商量过解决的办法?家长更多的是把任务一布置,只看结果。一天天下来,孩子觉得没有写除了被咆哮一顿,并没有什么,那就明天继续了。
我曾经专门找过孩子谈话,我问她为什么天天要么不写作业,要么磨叽那么晚?我说以我对你的了解,这不是你的风格,你不是不会。孩子沉默了一会儿笑了。我说你是故意的对吧?她点头。我说为什么?她说他老吵我,老在旁边唠叨,我嫌烦。我想孩子说的只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要知道影响一个孩子学习的因素还包括家庭环境、父母的关系、孩子从小跟父母之间情感的链接......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日后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只可惜,很多时候我们家长看不到深层的原因,只会揪着孩子的问题不放。对于这个家长来说,他很委屈,他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没有收获。
可是,我想说,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是靠拼死力气就能完成的,是要讲究方法的。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的特性,不遵循客观规律,努力的方向错了,我们付出再多都是徒劳,不仅如此,还会给孩子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可是我能力有限,不知道哪个方向是对的啊。我想说,在现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你除了手机里碎片化的文章,你看过相关的育儿书籍吗?你有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虚心请教育儿的方法吗?没有谁是天生就会教育孩子。没有方向,没有方法,那拜托你先在自己脚下垫几本书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