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知高晓松的母亲对他说过一句话“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很多人估计和我一样,仅仅理解为“生活不只是苟且于眼前的一切,你还可以选择更美好的信仰。”于是乎许多人只是简单的把诗和远方理解为了放下眼前,重新选择一种自由无拘束的生活方式,最后却发现自己只是换了一种苟且的方式。
高晓松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还说了“那些颓败但深蕴的历史告诉了我和妹妹世界之辽阔,人生之倏忽,而美之永恒。在我和妹妹长大的这么多年里,我们分别走遍了世界,但都没买过一尺房子,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诗与远方才是我们的家园。”他是读完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才更深刻的理解了母亲说的话,看清眼前的苟且,也能承受眼前的苟且,然后才放下自己的孩子与妻子,继续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不像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读了点三毛的文章就说我要做丁克,以为做了丁克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我敢确定50%的丁克会在他们56岁之前,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不要问我为什么,黄帝内经里面说这个时候人才能真正看穿自己的一生),所以我总是建议身边想做丁克的人,多出去走走,多去读读黄帝内经,多去看看动物世界,多去想想自己未来是否会变成另一种苟且。
不知大家看过电视剧《百年虚云》没有,演绎的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禅门宗师虚云长老爱国爱教,慈悲济世的一生,从离尘出家、觉悟之路、庚子西行、重振鸡山、藏汉弥兵、佛心护国、慧灯长明七个视角,讲述了虚云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为弘扬佛法跋涉于纷繁尘世,忘记一切身躯之苦、世界之难的传奇经历(摘自百度) 。而且这位宗师按虚岁算,刚好活了2个甲子120岁,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正常寿命。虚云禅师13岁时初见佛像经书、三宝法物,心生欢喜,从此便爱上佛学,并潜心研习,在不断的学习中看清了现实生活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找到了自己真正追求的未来。在他18岁的时候克服各种困难终于遁入空门,从此一生为了他的诗和远方而努力着。大师们都是把苟且不当苟且之后才放下苟且的!
昨天刚拿到领导给的一本新书管理大师德鲁克1966年写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其实单从这本书我们就能找到抛下眼前苟且,寻找诗和远方的方法。这本书开篇讲的就是要学会自我管理,要让自己做的事卓有成效。很多人苟且了今天明天后天,抛下眼前,奔向诗和远方却依然苟且,其实说到底你在当下都是得过且过,未来做什么都是得过且过,哪怕是给你你想要的自由。要想获得诗和远方,我们要先管理自己,让自己把当下的苟且变成磨练,通过自我约束与成长让自己当下的生活卓有成效(高晓松和虚云长老都是如此),然后才能让自己更轻松的面对自己的信仰,而不被信仰束缚再次苟且!
说到德鲁克大家都说思想超前伟大,我们的《大学》本身就是一本管理学著作,成书年代是公元前5世纪(不是吹国学,事物规律就在那,只是发现的早而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段话讲的就是自我管理,其中“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明德于天下”就是卓有成效!“格物,致其知,诚其意,正其心(发现事物的规律,增长自己的知识,心意要忠诚,思想要端正)”更是把自我管理说得更全面了。所以梦想诗和远方的人们,可以重新读一读韵一韵祖宗的经典《大学》,从管理自己开始(这句话对我自己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