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是一位知名的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她的视频以精致的画面、细腻的叙事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脱颖而出。其作品围绕田园生活、传统技艺以及生态美学展开,呈现出一种悠然、宁静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并呈现出以李子柒为代表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热点。
一、李子柒的视频特点
精品化内容呈现:更新频率不高,但每个视频都如同艺术品般精致生动,对细节追求极致,对内容质量严格把控,具有纪录片的质感。
别出心裁的文化表达: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符号,将中国传统手工艺、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等元素完美融合,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传递出一种文化自信。
诗意生活的全球共鸣:其视频中包含了对大自然的向往、对天然美食的青睐等被全球网友广泛认同的情感需求和价值理念。
诚如作者自己所言,她的作品就是通过琐碎的生活传达了一种烟火气息和生活的力量。
二、关于媒体和网友的评价
1.国内主流媒体对李子柒的评价:人民网2024年11月14日发文称,李子柒复出后受到追捧,让人们更直观地看到市场对优质内容的追求。其回归的首条视频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为主题,展现了中国漆器的独特美学和工艺,她仍保持着高质量的视频制作水平。这也证明了在注意力时代,流量至上,但能够深耕内容者依然为王。只要坚守“内容为王”的原则,真正沉下心,用才华和努力为大众带来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视频作品,就能赢得观众的认可与喜爱。央视网:此前曾评价她的成功在于热爱,爱生活、爱家乡、爱文化。外国人看懂了她的热爱,这也解释了为何她的很多作品没有翻译却依旧火遍全球。她虽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却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2.海外媒体及网友评价:李子柒在海外也拥有众多粉丝,是海外华人账号订阅吉尼斯纪录保持者。她所传达的中式美学魅力,不仅令中国网友赞叹不已,也吸引众多外国粉丝,成为“文化出海”的一道风景,超越“网红”层面,成为某种文化现象、符号甚至“文化摆渡人”的代名词。
李子柒此前曾因和 MCN 机构的经济纠纷断更三年多,而在这期间,尽管短视频行业快速发展、流量快速更迭,但她的账号依然保持着长久的生命力,粉丝数量不降反增。断更淡出三年,归来仍是顶流。她的回归依然受到热烈关注,印证了“内容为王”的不变法则。美国《纽约时报》曾将李子柒评为“油管的中国田园诗作者”,称赞她的视频“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全球观众提供了一种逃离喧嚣现代生活的方式”。
在李子柒最新发布的视频下,众多国外网友也纷纷留言表达喜爱与支持。有网友表示,“当世界最需要她的时候,她回来了,欢迎回来” 。来自印度的网友称,“当我打开YouTube突然看到李子柒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非常想念你……来自印度的爱” 。有日语留言说,“看到更新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真的很高兴。谢谢你回来” 。有网友用俄语留言,“看到你和你的祖母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我太高兴了!你的视频太治愈了!这个衣柜简直是一件艺术品” 。
此外,也有网友分析她以“衣柜”为主题的视频,赞叹“中国式浪漫”:“她将一件旧衣柜翻新为漆器,这是一种源自中国和她的家乡四川的装饰艺术品。‘紫色漆器’与她的名字‘子柒’发音相同,‘衣柜’与‘已经归来’相同,象征着李子柒已经归来。不确定这是不是巧合,但我愿意相信,我被这中国式浪漫深深打动了” 。
李子柒的视频通过镜头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妙,唤起了许多人的回忆,以及对中式田园生活的向往,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成功案例。
需要注意的是,国外媒体和网友的评价是多样的,上述只是一部分观点。每个人对李子柒的视频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李子柒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在海外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和关注,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以李子柒现象为例,新媒体角度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从新媒体角度弘扬传统文化,应借鉴李子柒的成功经验,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品质。挖掘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的元素,通过精心策划和制作,以生动、形象、有趣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运用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手段,如高清摄影、特效处理、动画制作等,增强视觉和听觉效果,提升观众的体验感。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进行精准的推广和营销,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和分享。积极与用户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内容和形式,以适应市场变化和观众口味。
四、从政府角度来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支持新媒体弘扬传统文化
1.提供保障。加大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鼓励和扶持新媒体领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开发,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对新媒体弘扬传统文化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支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具有传统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既懂传统文化又精通新媒体技术和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组织针对新媒体从业新媒体从业者的传统文化培训,提升其文化素养。
2.搭建平台。建立官方的新媒体文化传播平台,整合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为新媒体提供素材和内容支持。举办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结合的赛事、展览等活动,激发新媒体创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等形式,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3.促进合作与交流。推动新媒体与传统文化机构(如博物馆、非遗保护单位等)的合作,共同开发和传播传统文化。支持新媒体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推向国际市场,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官方渠道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新媒体作品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其曝光度和知名度。
4.加强监管。加强对新媒体内容的监管,确保传播的传统文化真实、准确、积极向上,避免出现歪曲和误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确保新媒体在弘扬传统文化时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防止出现低俗、歪曲或误导性的内容。
(内容来源于网上观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