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书,尽管那时候家境并不宽裕,但爸妈还是会给我买书。
记得看的第一本书是《成语故事》,厚厚的一本,硬是被我啃完了。那时我刚读完小学三年级,那本书里共有300多个成语(也就是300多个故事),确实量挺大的,书看起来是很厚,不过有拼音注音,读起来还是挺容易的。记得那是个暑假,像邻居家的小伙伴都在外面玩,而我却特别喜欢宅在家里,没有什么事情做,就看书,加之那时候的我的好奇心特别重,对新鲜事物,总想一探究竟,本来又是爸妈买的新书,不看完就会感觉不舒服。书一拿到手,就一直看,我看着书中的故事是津津有味,就这样,一个暑假的时间过去了。虽没有像其他伙伴们出去玩耍,但在家里看了一本书,也积累了不少成语,认识了不少字,看了那些成语故事,也为我后来学习打下了基础。这本书,我到现在留存着,没事也会翻看一下。再后来,读到五六年级时,家里又给我买了《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这两本书就没有那么一篇一篇的读了,主要在练习书法的时候才会用到,但练习书法写的多了也记住了不少。
到了初中,学习古文后,买的书籍就比较偏向于古文的了,比如《古文观止》,此时的我对儒家文化和历史都非常感兴趣,后来买了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还有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每天翻看,几乎把每本书都读完。除了文史之类的书籍,理科类方面的书也经常看,因此理科成绩也不弱。而后又看了一部古典小说《封神演义》,这本书是我父亲给推荐的,他说这里面有很多很好的诗,可以多学习借鉴。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喜欢文学艺术的人,在诗词歌赋和写文章上都有一定的造诣,尤其在书法上对我的帮助相当大。在读《封神演义》这部小说时,是遇到了很大困难的,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文言文,而且有大量的古字,在字典查不到,而且晦涩难懂,不过也并没有影响到我理解书中的故事情节。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道家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看了很多关于道家的书籍,比如老子的《道德经》,刚开始看了,并不是很理解其中的含义,又看了别人写的读后感,还是没找到感觉,毕竟别人所领悟的道理。也看过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书中大多都是以故事形式来告诉人们世间一些哲理,而我当时只是把他当做故事书来看,像这种充满哲理的书籍,在那时的我有些故事是能看懂,但有些还真的不怎么理解其含义,毕竟自己没有真正经历过。不过,多读书却对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由于我平时特别爱看书,我身边的小伙伴们经常这样评价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有大多数无法理解的,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很多不怎么读书的还不是一样都能赚到钱吗?对于这些评价,我当时挺无语的,有时还经常因为此事和别人发生冲突和争执,不过到后来稍微成熟点,就懒得和他们计较了,甚至避开不谈这些话题。
读不读书确实都可以赚钱,但多读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升华。
至今为止,我仍然喜欢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多了,对书中所说的感触更加深刻,只是现在更偏向于佛教方面的书籍,还有偶尔会读一些文史类和经管类,这些书里面的内容都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