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我有幸去开了一个关于教学的研讨会,这个机会对于一心想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老师来说,可谓是及时雨。
寻找那个葫芦
这是一场长达两个小时的会,对于成年人来说,所有开的会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刷手机的会,一类是需要全神贯注的会。因为是“有备而来”,所以会议开始我就将手机收进了包里,想尽快找到能提高我教学成绩的“宝葫芦”。
整个会议分为五个板块,从素质大赛一等奖展示板书,到优秀教师分享教学日常,每个板块都看出来分享者全心全意,呕心沥血。
这场分享可谓是干货满满。可是在这干货满满的两个小时的会议里,找到我需要的那颗葫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信息太多,接受信息的大脑就像是没有升级的usb借口,卡在了上上传通道上。
好在是“有备而来”,“关键词”在这个时候显得特别重要。很快“我们学校语文在此次抽测中名列第一”这句话在我大脑中,全面标红!
宝葫芦来了!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不知道怎么干的时候,跟着第一学,准没错。
我专心的掏出了小本本,分享的老师一共列出了七条法宝,嘿,正好七个宝葫芦。
依葫芦开始画瓢
“学以致用”是我奉行的人生格言,尤其是当手里握着法宝的时候,不拿来试试就好像中了彩票而不去领奖一样,真的“小女子忍不住啊!”
其他法宝需要转圜领悟学习的时间,这个四娃“单元测试开卷有益”好像正合时机:第一单元刚结束到了单元测试的时间,恰逢周四连堂,此时不考,更待何时?
因着自信有宝在手,我得意洋洋的数着卷子,边数还边哼着歌,我的“嚣张”很快就被我的对桌杨老师发现了:你咋那么高兴?啥事儿啊?杨老师稳坐我们级部第一的宝座已经很久了,我一直在偷师的小板凳上坐着。今天,终于让我有显摆的机会了。
我把学习到的密诏一五一十的“传授”给杨老师,请自行脑补我手握神器,说话时的神奇样。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觉得杨老师听完,都有一些星星眼了。可她还是稳住了,淡淡的说“既然有方法,那就去试试,如果你用的好了,我们再学习”。听了这话,我也不琢磨她的表情了,拿着试卷雄赳赳气昂昂的就去了班级。
“今天,我们进行一场与众不同的考试。请同学们听清楚规则,一、本次考试范围是第一单元;二、考试时间一个小时,考试前15分钟开卷,大家可以看试卷看书可以讨论和请教,但不允许动手写试卷,一旦动笔就判定考试不合格,考试正式开始就不允许看书和说话;大家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啦!”大家兴奋的答应着!其实在我说到开卷15分钟时,孩子们就按耐不住窃窃私语起来。发卷子的时候,我在走道里巡视,听到同学们交头接耳说“太好了,太好了,这真是一场开心的考试”“太好了,从来没有这样考过呢?”看着大家开心的小脸,我承认,我有点迷失了(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是我一直奉行的原则)
随着一声开始计时,同学们忙碌起来,有人快速浏览试卷寻找难点,有人查书,有人读题,小组合作看起来井然有序。太好了,小组合作如此到位,真是不负我大胆革新啊!真在我得意时,“BBBAB”一个不悦耳的背答案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
这真是太大胆了,我本意是让自己查书加深对考点的敏感性,这样背答案还能有什么效果。我的火顿时冒到了头顶,寻着声音看过去,是一个学困生。干预还是不干预,我的脑袋里在迅速的打架,干预违背了我说的可以小组讨论的规则,不干预达不到我测试的目的。
一番纠结过后,我决定让规则为大。控制住自己前去阻止的脚步。但此时,我已经有预感,这一场依着葫芦画瓢的考试估计是要失败了!
其实在学习经验的时候,我认真考虑过是否可以“拿来主义”,思索一番觉得,让学生有目的的浏览试卷,符合桑代克的准备律,练习律,如果我能好好分析结果,给予反馈,那么这一法宝应该是效果良好的!
打鼓归打鼓,自己选的路,哭着也得走到底。就这样抱着忐忑的心,坚持完了这场考试。
瓢歪了?
考试的前半程看得出来孩子们很有自信,快速浏览15分钟的开卷时间带给了她们满满的自信。可是,后半程阅读题和写作题,因为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看的出来,孩子们很快分出了层次。有些孩子明显出现了畏难情绪,提笔久久不动。有些孩子抱着侥幸心理还想翻一翻教辅,但又被同桌制止。一场较量的高潮渐渐到来……
在考试结束前十五分钟,我看到几个平时比较活跃的班委,已经完成试卷在无所事事了,看他们的表情,考的应该不错,于是,我开始批改他们的试卷。
从这几位同学的卷面来看,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心里的忐忑也越发的淡,觉得这一次的尝试不可谓是寻到了一大法宝。
晚上带着激动和小窃喜,我主动加了会班把卷子改出来,可是,越改心越凉,这种难过不是说孩子们卷面成绩不够优秀,而是,我觉得我的尝试毫无意义。
从卷面来看,以前基础较好的同学却频频出现错字,读题错误,卷面不整等现象!以前基础薄弱的同学,在阅读题答案方面,有明显的抄袭痕迹。这样一来,我的考试既测不出学生的真实知识点掌握情况,也无法判断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状态。
别人通过“开卷有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可我的“开卷”除了不实的成绩,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这一场依葫芦画瓢的尝试失败了!
瓢歪了还能用不?能不能修正?
回忆做报告老师说的细节和规则,对比自己实践中出来的问题,我对整次学习过程进行了复盘。
我发现问题不在于实践的过程,而在于我没有想清楚此次尝试的目的。我想这样的尝试目标应该有三个:一是让学生识记知识点,对考试做到有备而来,二是让学困生在开卷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三是让孩子对规则更加敏感,学会合作,学会自我要求。从这三点来看,这一场考试的尝试应该泉成功的!
那么我觉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我失去了评价标尺,无法用卷面成绩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二:我对自己不够信任,不信任我的学生会在新尝试下主动查漏补缺。
三:我太过焦虑,看到开卷成绩与同级老师的闭卷成绩没有拉开差距,自我意识就是这段时间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再努力。
那么,这一次尝试有没有可取之处呢?
一: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大家确实记得更加准确。
二:部分我觉得不够好的学生,竟然主动找我说明哪里不会,这让我觉得欣喜若狂,知而后知不足,有意识就会越来越好。
三:学生认为这是一场快乐的考试。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让孩子更快乐,是我的原则。
想明白这些,那么,下一次,还试吗?
试,每一次都需要改进。
尝试的过程没有一帆风顺的,这一场规则的制定还不够细致,下一步我还会继续思考可以改进的地方。
学无止境,不是对学生的要求,更需要我以身作则来示范!找机会再去请教老教师,希望一次次尝试和思考能带给我更多的惊喜吧!
最后,其实这个瓢还不错,正一正就是好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