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此刻觉得受伤、
失望、
一蹶不振。
但无论是谁带给你这种感觉,
它是相互的吗?
我想是的。
因为关系是相互的。
只不过,
在调解与缓冲中,
每个人
所需周期不一样而已。
即使你没有决定要去做深度咨询
也请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话唠。
每一个倾听的树洞都有承受范围,
不要把它撑破。
给自己多一点时间,
去看着那份灼烧感、
低落感,
在体内自燃。
它是不会烧出一个洞的。
然后告诉自己:
少想多做。
少想多做。
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时机,
对内在说:
无论多么焦虑,
都要动起来。
能不能做到
就看着那份创伤感,
去做手上要做的事?
试着
去向那些能给你温情的人
寻求帮助,
不论TA是谁,
只要值得信任。
去找到那些能让你重新燃烧起来的事,
随时做好“都会过去”的准备。
而一切确实早晚都会过去的。
不要在镜子里
看到脸上掩盖不住大写的冷漠与仇恨。
就像那句网络流行语说的那样:
你永远不会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有一种拖延
叫完美主义拖延,
或者叫完美主义“懒惰”。
不是要等所有烦恼都过去才能开始,
不是所有行动都能万事俱备只等东风。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只有趁着还有时间去不断尝试,
在一次又一次试错中
日复一日地练习。
面对烦恼的练习也是一样。
在彻底疗愈以前,
多一些正能量的陪伴与督促,
而不要再次掉入完美主义的坑洞里。
哪怕今天只比昨天多了一分钟放松
积攒了多一分正气,
就比一无所获的一天
值得鼓励。
正确的初始疗愈心态是第一步,
也是最后一步。
心若灭时罪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