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如果问上海人,上海市区哪座山最高,大多数的回答应该是铁臂山,哪个湖最大,大多数的回答应该是银锄湖。湖的旁边就是山,山是用湖里的泥垒起来的。为什么一座堆起来的山就成了上海最高的山,因为上海本是长江下游泥沙冲积而成的平地,不会形成山。
这座山和这个湖都位于上海西北角的长风公园内。公园是1959年建成的,银锄湖和铁臂山分别取自于毛泽东的七律诗《送瘟神》中“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诗句。长风公园则取名于《宋书·宋悫传》中“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意。从建园至今已经60余年,它承载着上海几代人的回忆。
今天下午天气凉爽,和老婆陪丈人去长风公园走走,散散心。大概有10年没有去了,按照以前的路线,从位于枣阳路上的2号门进去。枣阳路的一边,以前是很多热闹的小饭馆,音像店,如今已经全部拆掉了,高高的棕色的围墙静静地将小区和马路隔离,多了几分干净和冷清,少了许多的喧闹和人气。
长风公园的2号门,起着1号门的作用,多数人都是从2号门进去的,我甚至不知道1号门的位置。走进2号门,迎面是一条宽约15米的林荫大道,两边的树木一如既往地郁郁葱葱。公园的很多地方都改造过了,但是这条林荫大道却没有变化。走在这条大道上,那份久远的,熟悉的感觉不由自主地浮上心头。道路不长,大约50米,现在走在这条路上是闲庭散步,慢悠悠地姿态,以前学生时代,春游到长风公园时,在这条路上一直都是一路欢叫着,奔跑的,因为公园最大的活动项目是划船,所以为了赶在同学们之前去买到船票,一定要奔跑。
走过林荫大道,左转就能看到很宽广的银锄湖了。湖面上飘着三三两两的五颜六色的游船。回想学生时代,我们在划船的时候可没这么休闲,同学们一定会比赛划船,那时候都是配木头划桨的木头船,调皮的同学在划船比赛时还不忘记朝旁边的船上泼水。老师喊破喉咙的声音不时盘旋在湖面“小心点,不要划得太远“。同学们也不敢划得太远,怕耽误还船的时间。不过现在看起来湖面不算大,因为那时人小船慢,所以觉得湖很大。
沿着湖边往前走约200米,就到了铁臂山。铁臂山大概7,8层楼高,实际上就是一个超大的土堆而已。山上树木茂盛,建园至今60年,有些树已经长得非常粗壮。沿着台阶缓步往山顶走去,几分钟就到了。如今在山顶环顾四周,都是林立的高楼,30年前在这山顶上可以极目远眺,绝对是一个制高点。
铁臂山下有一对石狮子,这是建园开始就有存在着的,所以说到长风公园,这对狮子一定会被提起。石狮的大爪子似乎永远是一尘不染的,因为小朋友都喜欢搭着狮子的爪子,和石狮子一起拍照。日久天长,爪子上也隐隐泛出了岁月的光泽。长风公园是小学生春游秋游常去的地方,我猜想大多数的上海小朋友都会有一张和石狮子一起的合影照吧。
从山上下来会经过一段长廊,如今的长廊已经是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了。下棋,唱歌,跳舞的,好不热闹。有一位老伯,戴着一副墨镜,上身一袭绸布衬衫,下身藏青色西裤,一双皮鞋锃亮,俨然上海老克勒装扮。左手拿着麦克风,右手比划着手势,投入地唱着小曲,旁边的大爷大妈看客不时地在叫好鼓掌,老伯像在开着个人演唱会。不禁莞尔,人生舞台总是看客多,演员少。
公园不大,沿着湖边绕一圈大约一小时。今年上海的夏天是少有的凉爽,走在小道上,左边是波光粼粼的银锄湖,右边是绿荫一片的铁臂山,凉爽的微风徐徐拂面,耳边是长廊里飘来的音乐,一边走,一边想着儿时的趣事和今后的未知。
偷得浮生半日闲,人生惬意,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