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驰的120救护车,呼啸而过,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一位女子,深度昏迷。
刚到医院,接诊医生看到患者,左下肢肿胀明显,整条腿,都已经呈现青紫色,皮肤张力很高。
此刻,患者呼吸,非常急促,血压和心率都很高,立刻被送进急诊室。
然而,经过一个小时的抢救,还是没能救回患者生命,因突发肺栓塞离世。
患者家属,刚到医院,便接到这样的消息,一时无法接受,蹲坐在地上。
等待家属情绪稍微缓和,医生开始交谈,才知道事情的原由。
患者,王女士,32岁,家里一个4岁男宝,是一位职场女强人。
王女士的工作,每天都是对着电脑,一坐一天。
最近,王女士新接了一个大单子,加班也就越多越多,家里人劝其多休息,王女士想着,单子做成了,可以有不少的提成,便硬挺着加班来做。
这一天,王女士剩下结尾工作,也就加班到了清晨才做完,本来给家里打电话,一会就到家了,可没成想,是这样的结局。
医生告诫:久坐,这个习惯,再难也要改
王女士的发病,与久坐脱不了干系。
久坐,是血栓最大的“帮凶”,每静坐一个小时,深静脉血栓风险会增加10%。
而王女的发病,正是因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的肺栓塞。
一般来说,静脉血栓,最常发生在腿部,而一旦血栓脱落,移行到肺部,导致肺栓塞,则是致命的,会诱发猝死。
除了久坐,下面3个时刻,也是猝死高发期
1、过于疲劳时
近年来,经常看到某某因连续加班,过劳猝死。
身体长时间处在劳累状态,脑力和体力时刻都在透支,当超过身体最高承受能力的时候,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猝死。
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
2、饭后1~2小时
人在进餐后,血糖、血压等会有所变化。
一些心血管疾病的人,血压下降幅度较大,更容易出现血管瘀血、血流减慢的现象,进而诱发血栓等。
进餐要适量,不可暴饮暴食,尤其晚餐不要吃太饱,以免诱发疾病。
3、如厕排便时
如厕排便时,过于用力,或者起身过猛,也是增加猝死风险。
排便时,腹壁肌和隔肌会强烈收缩,这会导致腹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血压也容易突然升高,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这都是猝死的直接原因。
猝死来临前,身体会出现4种表现,提高警惕!!
1,胸痛剧烈
大约50%猝死患者,在发生猝死一个月前有警示症状,胸痛最常见,其次是呼吸急促。
当胸痛一次比一次厉害,且胸痛频率明显增多时,要小心了,可能是心肌缺血引起的。
2、呼吸短促
呼吸短促、头晕难深呼吸也是心脏出现问题的一大“报警信号”,因为心脏出现问题后,变得虚弱而使血液缺氧所致
这种感觉就像是失去了深呼吸的能力,无法使自己吸入更多氧气,呼吸困难,还会头晕目眩。
3,疲劳不堪
既没有剧烈活动,也不缺少睡眠,也无其他疾病,就是感觉疲劳,若伴有胸闷或水肿其他症状,应警惕,最好去查一下,排除心肌病变所致。
4、盗汗反胃
突然的出汗和恶心,是心脏病发作的典型症状,也是早期心脏病的标志。
如果同时还伴有呼吸急促、极度疲乏,或伴有疼痛、饱胀,由胸部辐射至背部、肩膀、手臂或喉咙的疼痛,应马上就医。
超过五分钟的延迟都会让你的性命岌岌可危。
生活中,如何预防猝死?
1、常饮茶,保护心血管
猝死中,心源性猝死,是最主要的死因,约占80%。
心源性猝死,多数患有心血管疾病,因此,养护好心血管,可预防猝死。
常饮茶,可稀释血液,消脂排毒,对心血管健康,大有益处。
在两餐之间,泡一杯 华花苗苦丁茶,可消脂排毒,改善血稠,防血栓。
用华花苗、荷叶、苦丁,搭配在一起,每天泡水代茶饮,即可。
华花苗,在夏季十分常见,药用价值高,用其泡水,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改善血脂健康,有益心血管健康。
荷叶,含有黄酮和生物碱类,可降低总胆固醇和生甘油三酯,降低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从而改善血液粘稠状态,降脂降压,预防血栓的形成。
小叶苦丁,可增加心肌供血、抗动脉粥样硬化,还可清热散风,降低血压,对高血压者有很大的好处。
这样搭配泡水喝,可促进身体排毒,降脂、降压、改善血粘稠,稳定血压,保护血管健康。
2、多运动,增强免疫
适当的运动,能够使心跳加快,心肺功能会有所增强,血液循环更顺畅,机体免疫系统也会增强。
研究表明:每星期快走75分钟,相对于不运动的人,平均延寿 1.8 年。
低量的运动能降低死亡率 20%,适量的运动降低死亡率约 40%。
因此,生活中,不论多忙,都要注意增加适当的运动。
3、戒烟戒酒,减负担
吸烟、喝酒,都会增加猝死风险,一定要尽早戒掉。
香烟燃烧后,会释放出百余种有害物质,对五脏六腑、血管等,都具有严重的损害。
并且,长期大量吸烟,容易导致动脉硬化、血栓的形成,诱发脑梗、心梗等,甚至导致猝死。
喝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猝死风险。
预防猝死,要注意戒烟戒酒,给身体减负担。
4、重检查,莫扛病
身体出现不舒服,小病小痛,一定要引起重视,切莫扛病。
要知道,身体的小毛病,很多时候,是“求救”信号,一旦忽视不理,久而久之,十分容易诱发更大的疾病。
有病求医,切莫硬扛,是有一定道理的。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