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次
我们往往关注行为并且只关注行为,自动忽略掉对方的感受和知觉。
得知一位朋友的母亲跳江失踪,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位阿姨平时开朗活泼,这次怎么可以这么“傻”,有什么事情是想不开的,非得用这种方式来对待自己,对待家人。
很快,脑海中浮现了一个往江心走去的身影,那身影越来越小,越来越远,突然之间我很难受。这位阿姨当时是有多么的伤心和痛苦啊,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是她不能承受的?她当时的知觉(想法、认知)是怎样的呢?她所认为的一定是事实吗?这个事实是只有糟糕的一面吗?这样轻生的行为是有用的吗?如果没有用,她做点什么可能有用呢?伴随着阵阵心痛,我的脑海里也经历了从预设和评判到未知的一个转变。
当我们面对来访者或者孩子,他们外显的是情绪或者行为,我们要学会透过这些“现象”看内在,内在是什么?是对方的知觉、认知、想法。
那么要怎么看呢?先放下想要评判或者解决行为或者情绪“问题”的心,关注TA的真实感受,了解这些感受背后的认知。
第105次
对于游客型来访者,如何应对,我总结为“用心”二字。
1、 耐心。面对来访者很多的“不知道,“不想说”,如何接招?耐心,还是耐心。接纳来访者的状态,接纳来访者的“不”。
2、 细心。用心倾听,从来访者的表述中发现并挖掘正向之处,难得之处,闪光之处。从来访者的话语中听TA想要的,TA在乎的,TA看中的。
3、 真心。请问你是发自内心的欣赏来访者吗?你是真的能接受—“在TA的世界里,TA是对的”吗?
4、 虚心。我不是TA问题的专家,TA才是自己的专家。我不预设,不评判,不建议。
5、 关心。不是只关注当下问题和解决,而是更加关注人,嘘寒问暖,饮食起居,无微不至。
(今天想到了,随时加,还有其他的心…)
6.信心。相信TA才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相信相信的力量,有希望感有信心。
第106次
入、动、深、显啥意思?待我一一道来。
学习SFBT需要经过三个层次的阶段整合:
第一层次的整合,是将SFBT的技巧整合入既存的治疗取向;
第二层次的整合,为开始采用SFBT的技巧与核心信念,作为治疗的基础;
第三层次的整合,则是将SFBT的核心信念变成生活哲学。
第一层次,是入。学什么都是,先得入门,进门再说。把SFBT的技巧整合入现有的治疗取向。
第二层次,是动和深。动起来,动心,动脑,动口,动手,把SFBT的核心信念和技巧,作为治疗的基础。动的过程还得不断深入,夯实基础,站稳脚跟。
第三层次,是显。当SFBT的核心信念变成生活哲学,我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思一念中都散发着焦点的味道,我们不用刻意强调我们学习了焦点,我们在用焦点,焦点是我,我就是焦点。
怎么能进行这些层次的进阶呢?
做泡菜,浸泡式学习。
我们要做焦点的泡菜,泡出感觉,泡出香浓醇厚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