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认为人生的目标就是追求快乐,人人都说,成功是通往快乐的路。所以,我去寻找理想的工作、完美的男友、漂亮的公寓,但我没有感到圆满,反而觉得焦虑和漫无目的。且不只有我这样,我的朋友们——他们也有这种困扰。我最后决定去研究所读的积极心理学,去找出什么能让人开心,但我在那儿的发现,改变了我的人生。
真正让我震惊的是:资料显示,追求快乐会让人不快乐 。全球的自杀率不断攀升,最近在美国达到了三十年来的新高。虽然客观来说,生活变好了,从每个能想到的标准来看皆是如此,却有更多人感到无助、沮丧,及孤独。有一种空虚感在侵蚀人们,并不需要被临床诊断出沮丧,也能感觉到这个现象。我想,迟早我们都会想要知道:难道就只能这样而已吗?
根据研究,绝望的原因并不是缺乏快乐,而是缺乏人生意义。但这就让我产生了一些问题,难道人生不只是要快乐吗?活得快乐和活得有意义之间有什么差别?许多心理学家把快乐定义为一种舒服自在的状态,在当下感觉很好。而意义则更深,知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意义来自归属感,致力于超越自我之外的事物,以及从内在发展出最好的自己。”
我们的文化对快乐相当痴迷,但我发现,寻找意义才是更让人满足的道理。且研究指出,有人生意义的人,适应力也会比较强,他们在学校及职场的表现较佳,他们甚至活得比较久。所以这一切让我开始想,我们每个人要如何活得有意义?为了找到答案,我花了五年时间,访谈了数百人,阅读了数千页的心理学、神经科学,及哲学资料,把这些整合起来,我发现了一件事,我称之为人生意义的四大支柱**。我们可以彼此相互建立起这些支柱,在彼此的人生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第一根支柱是归属感,归属感来自于一种关系,一种你与他人在本质上彼此是否处在相互珍惜的关系中。但有些群体或关系,提供的是廉价形式的归属感。你被重视的原因是因为你所相信的事物、你对人的好恶,而不是你的本质。真正的归属感源自于爱。它存在于个体间共处的时光当中,且它是一种选择——你可以选择与他人培养归属感。举例来说,每天早晨,我在纽约的朋友强纳森都会向同一个街头小贩买一份报纸,不过他们并不是只有交易的关系。他们会停下来,花点时间说说话,把彼此当朋友对待。但有一次,强纳森的零钱不够,小贩说:“没关系,不用啦。”但强纳森坚持要付钱,所以他去一家店,买了他不需要的东西,把钞票找开。但当他把钱给小贩时,小贩退缩了。他感到很受伤,他试着想表现友好,但强纳森拒绝了他。我想,我们都曾像这样在小地方拒绝别人却没有意识到。我就有过,我会从认识的人旁边走过,却没跟他们打招呼。当有人在跟我说话时,我会看手机,这类行为是在贬低别人的价值。让他们觉得自己是隐形的,不值得的。但若用爱来引导,你就会创造出一种联结,让你们彼此都振奋起来。对很多人来说,归属感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来源,就是你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联结。
对其他人来说,第二根人生意义的支柱是目的。找到你的目的并不是指找到让你快乐的工作,目的的重点是你能给予什么,而不是你想要什么。一位医院管理员告诉我,她的目的是治愈生病的人。很多家长告诉我,“我的目的是抚养我的孩子”。目标的关键在于用你的力量去服务他人,当然,对很多人而言,这是透过工作来达成的。那是我们做出贡献和感到被需要的方式,但这也意味着,像是无心工作、失业、低劳动参与率等等议题——这些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存在主义问题。人们若没有值得去做的事,就会挣扎折腾。当然,你不需要从工作中找到目的,但目的能让你有活下去的意义,有驱使你前进的理由。
第三根人生意义的支柱,也和走出自我有关,但用的方式完全不同:超然。超然的 状态是很少见到的时刻,在这个时刻中,你超脱了日常生活的喧嚣扰攘,你的自我感正在渐渐消退,你会感觉到和更高的现实产生联结。跟我谈过的其中一个人说,超然来自于欣赏艺术,另一个人则认为,超然在教堂中。对我来说,我是作家,而超然是透过写作发生的。有时候我太投入了,会有一种忘我的境界。这些超然的经验能改变你,有一项研究是让学生去看200英尺高的尤加利树,看一分钟,之后他们会比较不自我中心,若给他们机会去帮助别人,他们连行为都会变得更慷慨。
归属感、目的、超然。接下来谈谈我发现的第四根支柱,它常会令人感到惊讶,第四根支柱就是说故事,你告诉你自己你自己的故事。用你人生中的事件来创造一个故事,能让你看得更清楚,它能协助你了解你是怎样变成你的。但我们通常没发现,我们故事的作者就是自己。且我们可以改变说故事的方式,你的生命并不止一连串的事件。即使你被试试给限制住,你仍可以编辑、诠释、重新讲述你的故事。我遇到一位叫做埃梅卡的年轻人,他因为大美式足球而瘫痪。埃梅卡在受伤后,内心的对话是这样的:“我打美式足球的人生是非常棒的,但看看现在的我。”像这样说故事的人——“我的人生曾经很棒,现在却很糟。”——说这种故事的人比较容易焦虑和沮丧。埃梅卡有好一阵子就是这样,但随着时间过去,他开始编造一个不同的故事。他的新故事是:“在我受伤前,我的人生没有目的。我常去派对,且我是个很自私的人。但受伤让我明白,我可以成为更好的人。”埃梅卡把他的故事进行改造,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在对自己说完这个故事之后,埃梅卡开始开导孩童,他找到了他的目的:服务他人。心理学家丹麦·亚当斯称这种现象为“救赎的故事”,用好的来救赎不好的。他发现,过着有意义人生的人,他们说的故事内容通常都是,他们的人生由救赎、成长、爱来定义。但,是什么让人们改变了他们的故事?有些人向治疗师寻求协助,但你也可以靠自己做到,只要完整地反思你的人生、你的关键经验如何造就了你。你失去了什么、获得了什么。那就是埃梅卡所做的。你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变你的故事,过程可能要花好几年,且很痛苦。毕竟,我们都曾受过苦,也都在挣扎。但拥抱那些痛苦的记忆,能带来新的洞见与智慧,让你找到那支撑着你的善。
归属感、目的、超然、说故事,这些就是意义的四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