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山之上,国有殇
“ 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能停止沸腾”。这是台湾作家钟理和的一句诗。温家宝总理曾经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回答台湾记者问,引用过这一句诗。原乡即故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无论身在何处都褪不掉故乡打磨的痕迹,正应了贺知章的那句“乡音未改鬓毛衰”,我认为用白话倒过来讲更好,鬓角乌发已蒙霜,时间荏苒,如白驹过隙,离别归来已过经年,物是人非,谁人知我是谁,我是谁?唯有我不变的乡音犹在,即是最醒目的痕迹。
写到这里你可能不知道我在讲什么?很久之前看的一部电视剧《原乡》,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说话题比较忧伤沉重,算是比较小众的电视剧。但是沉重的历史话题和至深的情感,足以使人拂袖涕零。故事讲诉了在那个并不遥远的年代:
有一群在中国台湾、香港的原国民党老兵,日夜思念着自己的亲人和故乡,在这同时老兵的家人们也受着同样的煎熬。
在台湾,这些老兵生活在警总的严格控制下,仗义的洪根生、憨厚的杜守正、耿直的八百黑、胆小的朱晋……一个个铁血铮铮的老兵们年复一日的做着同样的梦——回家。
浅浅的海峡隔绝了骨肉亲情,隔绝了故乡的那山那水。
如果说浅浅的海峡是自然条件下造成的人为不可控的因素,那在海峡背后人为的干预和阻扰就成为老兵回家的梦魇,天涯游子思故乡,终不得见,断绝了骨肉亲情。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把一弯浅浅的海峡比作坟墓的两头。这一头有多少母亲等儿归家,至死为圆梦,终带着遗憾化作一抔黄土;有多少妻子等待丈夫归来,耗尽青春年华,却求不得一个结果,只能孤独终老。而另一头,有眷村普通的退伍老兵,他们盼望归家,哪怕只是捎信回家,让家人知道自己还活着,或是知道自己的家人安好;也有撤退台湾的高官,思念故乡不得归,不得想,不得碰。
电视剧里一大半都讲的是骨肉分离的心酸血泪,为了回家而苦苦挣扎,作为底层民众内心深处那一点点人之常情的强烈渴求,那种求而无望,争而不得,无处宣泄的痛苦。
最为让人动容的应该是片尾,所有的人为了一个共同诉求--------“回家见妈妈”。剧中陈宝国饰演的负责监视老兵的警总官员(也曾是老兵,也有母亲在大陆,由于处在更为敏感的政治漩涡中,他一方面思慕家人一方面监视阻止老兵与大陆的联系。)这一人物的插入更加丰富了全剧人物层次与格局。结尾去香港见母不得的路长功(陈宝国饰)毅然脱下西装,穿上“我想见妈妈”的T桖加入回乡探亲的游行队伍中。全剧由此结尾,对于结尾只有回肠没有荡气,一方面这个诉求在最后得到了响应,可是这种回应来的太过漫长,有人没能等到那一天到来,长眠异乡。有人归去没能见到朝思暮想的亲人。故事止于游行之处,而处处都是心酸泪,时代造就了个人的悲剧,家庭的悲剧。相见已是最大的宽慰,乡音未改鬓毛衰,这一弯浅浅海峡隔绝多少青春韶华。
喜欢《原乡 》的主题曲,这是于右任创作的《望大陆》,由韩磊沧桑浑厚的声音唱出,充满了历史沧桑感。而于右任这首《望大陆》曾被人称:”诗真血泪多“。于右任是国名党元老,深恨祖国处于分裂状态、自己不能叶落归根,深念失散多年的大陆亲人,遗憾而痛苦。弥留之际,考虑后事:“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
野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