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第五章《“我已经看到未来,会很美好:汲取性制度下的增长》、第六章《渐行渐远》
第五章摘抄
这种快速增长不是技术变革创造的,而是在新工具、工厂的建立过程中,通过重新配置劳动和资本积累实现的。
创新就是为了明天得到更多而牺牲今天。
苏联即使在汲取性制度下也能够产生快速增长,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并运用其向工业配置资源。但是,就像所有的汲取性制度下增长的案例一样,这个经验不体现技术变革的作用,也不持续,增长首先会放慢,然后会完全崩溃。
汲取性制度为精英们创造了丰厚的利益,同时也有力刺激其他人进行斗争以取代当前精英。斗争和不稳定就因此成为汲取性制度的固有特征。
第六章札记
从公元前9500年开始的新石器革命和18世纪后期的英国工业革命之间的漫长时期穿插着几波经济增长。这几波经济增长都是由制度创新引起的,然而这些制度创新最后都销声匿迹了。
因为这些通常很微小的差别,它们才容易逆转,它们未必是简单累积过程的结果。
个人心得:
第五章主要从苏联的经济增长及衰败及玛雅文明的繁荣与没落阐述了在汲取性制度下经济也能取得发展,主要通过集权统治下以牺牲其他区域的利益将资源向优势区域配置的方式,但是因为缺乏创新和拒绝拒绝性破坏,它的发展不能持续。
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正在经历此过程,因为“政策”的引导,大量资本涌入一二线城市房地产,而房地产却只是一个不断的重复资本积累的不能孕育技术和创新的行业。
如果不改变“政策”引导的经济模式,中国经济恐怕很难走出颓败的困境。
第六章主要通过古罗马和威尼斯的繁荣和衰败描述了人类发展上“开倒车”的历史。但从汲取性制度逐渐走向包容性制度却是历史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