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简单地说是一个有软肋的士兵在战争中发挥暖男本质创造了奇迹。这部电影很美国,和我看的大多数美国电影一样,沉思中有些许温暖,歌颂美好品质。
就战争来说,不论怎样师出有名,不论怎样冠冕堂皇,可终究抹不去其残酷的本质。这部影片为我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看军人,之前的书与影片中的军人大多鲜衣怒马,歌舞升平,看过这部电影后,我能理解这种光鲜亮丽的“和平”原来是死里逃生后的狂欢。突然想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本土空军飞行员,他们多是富贵子弟,追求女孩也是花样百出,也会去俱乐部,也会参加各种非政治性的晚会。如果不能理解战争的残酷与带给人的心理暴力,这种行为在谁看来都会像是既得利益者以为国的名义的贪图享乐。可谁有知道,他们的每次出征都是抱着必死的信念。
谁知道下一场战争何时会开始?下一场战争后是否能回来?军人,会更明白“人生苦短,自当及时行乐。”经历了战争的人,总比生活太平盛世的人会懂惜命,可也不会惜命。《血战钢锯岭》讲的是一场战争,一场直白的战争,更是一种反思,对战争的反思,一种反战态度的表达。
这部电影对战争的表现比我之前看到的都要真实。子弹穿过头颅,血流成河,细节讲究,整部电影在我眼中似乎只有黑、灰蓝、血红三种颜色,充满着压抑感。第一次上战场时的年轻士兵们,脸庞干净,带着自信的笑容,顺着绳索攀上悬崖时,面对从上面流下来的血迹,有些惊讶。到了顶上,还未探清敌情,甚至说还没做好开枪的准备,有的一命呜呼,有的负了伤。这种突如其来,不给人喘息和思考的命运,着实让我震惊,战争中,不在乎你的主角光环,不在乎你的军衔,能在战争中存活下来的士兵不仅有能力,更多的是运气,比如遇上像戴斯蒙德一样的神队友。就这部影片来说,记录的这场战争的背景是二战,一九四五年美国派兵前往冲绳与日军作战。美国出兵日本是为了消灭世界法西斯势力,而“钢锯岭之战”又怎么能不理解为日本为守卫领土而进行的反抗呢?自身所崇尚的正义,在别人眼中也许是恶行。
《血战钢锯岭》以美军的获胜为结局,但并无欣喜之情,反而让人压抑与忧伤。我想这正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放弃战争的立场,将视角集中在一个小的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战争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