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midlife crisis的时候,一切看上去都很完美,但只有自己知道,一切都到了悬崖边上。这时的中年女性该何去何从?这本书看上去给出了最佳解决方案,离开索然无味的婚姻吧,去意大利吃pasta吧,去印度冥想吧,去巴厘岛去去邂逅soul mate吧。跟着作者在小说中游历一圈,仿佛自己也忘掉了世俗生活的种种琐碎,重拾初心找到了自我。
但是,等等,似乎还是少了些什么?
“少了些什么”,就是我读了这本小说最大的感受,就好像一栋华丽的建筑盖在根基不稳的沙地上,无法相信它能够屹立不倒。Midlife crisis是很好的小说话题,因为它总是和冲突,蜕变,转型等容易抓人眼球的描写联系在一起。但这些场景涉及背后深层次价值观的探讨,以及对复杂人性的挖掘,如果没有这样的基底而仅仅用一场深夜哭倒在洗手间的场景就试图带起后面整整一年的浪迹天涯,实在有点单薄。
当然,用严肃文学的视角审视一部以愈疗作用为主的浪漫小说也许本身就跑偏了,真正能从书中得到滋养的中年危机人群,也许在意的更多是面对危机的反应和心理变化,必须承认主角Liz向内寻求支撑的强烈动力是很让人震动的。看到在家庭,事业都如此光鲜的情况下,来自纽约名利场的成功职业女性同样在挫折面前脆弱不堪,在感情面前手足无措,总能激起不同读者的共鸣。
这就是畅销和经典的区别吧,畅销书的风行是因为捕捉到了当下社会的风潮再将其演绎,而经典则是捕捉到了人性的永恒然后将其再现。类似的主题下有对理想和现实间的矛盾有极度偏爱的作家毛姆,写出的《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有让人无法反驳甚至无法喘息的深刻,以至于每每抬头看到月亮,我都会微笑着忘记脚下的六便士。
不过书中确实有很多精彩的描写片段,隔着书页也能感受到这种五彩纷呈的gap year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在罗马和新朋友们狂欢到天亮看着日头缓缓升起,在印度的凌晨三点半起床冥想感受静观的平静,在巴厘岛结识英俊成熟的巴西男人开始真正的浪漫之旅。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在印度的经历,因为正好和我近期的正念学习完美契合,对如何和当下产生真正的链接有了更多感悟,甚至萌生了当内在积淀加深之后也去印度来一趟精神之旅的想法。从这个角度来讲,它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已经是一本成功的畅销小说。
Eat,pary,love,can't get enough, through that you got spirit of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