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冬,如果没人温暖你,就让我做你的太阳。――一碗牛肉汤的独白
三毛说“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为了吃上他家的牛肉汤,我来回跑了三趟,时间横跨夏秋冬三季。第一次,去的太晚,卖完了;第二次,去的太早,没开张;第三次,不早不晚,谢天谢地,还有我的份。
这家傲气到要我三顾牛庐的全牛店,叫“潍坊全牛张家老店”。
冷冷的天,饥肠辘辘,从虞河路上拐进院校街,远远的就看见了吃货的灯塔——张家老店的招牌。从店里往外涌出的食客,呼着浓浓的白气,和我擦肩的时候都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的热气。
推门而入,因为温差太大的缘故,同行的伙伴眼镜上瞬间盖上了厚厚一层雾气,只能靠着我这根人肉拐杖指路。
我们两都是第一次来,完全不清楚流程,在前台点了两份牛肉汤,付了钱,就拿着带有“牛肉汤”字样的卡片寻了一处坐下。结果傻等了好久也没见有人给我们上汤。再好的脾气也耐不住胃里馋虫的召唤,只能跑去问服务员。服务小生大笑,说“要喝汤,自己拿着卡去厨房的窗口领去。”然后朝厨房的方向指了指。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我才注意到,除了进门的这个就餐区,往里走还有一个规模差不多的就餐区域,暂且称呼它为2号餐厅,厨房就在2号餐厅的尽头。
拿着餐卡到厨房的窗台前排队。把餐卡递给窗口那头的大厨,本着好奇心向窗口里瞄了一眼,发现所有的牛肉/牛杂都是事先煮好切好再分别盛进盘子备用的,顾客一来,取一个装好牛肉或者牛杂的碗,用半米长的大捞勺从炖牛肉的锅中往碗里添满汤就好了。如此省事,难怪我前面排了十来个人才用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呢。
窗口右侧摆放着一张小长桌,摆放着餐具和腌菜,可随意取用。我和同伴夹了一小碟腌菜,端着热碗就近找了张桌子坐下,还没喝汤,身子已经被屋子里的热气烘的暖洋洋的了。
一碗分量十足的“牛肉泡馕”
我们两都是饿着肚子来的,所以多点了两个馕饼,馕不是现做现吃的,已经凉透。这个时候就格外怀念在新疆时排着队买现做的馕,到手里时还是热乎乎的,从街口啃到巷尾,直到填满整个胃。正打算放弃这个冷呼呼硬邦邦的馕时,同伴居然默默的用吃泡馍的方法吃起馕来,真机智!
用汤匙稍微搅了一下汤底,牛肉的分量几乎占据了碗的一半空间。先喝了一口汤,牛肉味十足,口味咸鲜,又捞了几块牛肉送进嘴里——原来事先切好牛肉不只是图方便,还避免了牛肉在锅中煮的太过于软烂。不多不少,软中带韧,刚刚好。
顺手从同伴手中抢过半个馕,掰开丢进汤里,像涮肉似的,泡馕也要讲究时间的,时间短了,不够热乎,时间长了,软塌塌的难以下咽。这套吃法没有人传授,我们完全是靠自己琢磨着把握时间,在享受美食之外还意外收获了一份尝鲜的妙趣。
一碗能够“续碗”的牛肉汤
泡完半张饼,也吸掉了八成汤,剩下一堆牛肉躺在碗里犹如快要渴死的金鱼。就在我两一筹莫展的时候,邻桌的食客端着碗去了取餐口,隔了一会儿又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汤回来了。
我两同时看了一眼邻桌,开始摩拳擦掌。“石头剪刀布”大战三个回合后,同伴奸笑,“承让了!”好吧,愿赌服输。我端着碗向窗口走去,心情沉重堪比上坟。
我刚捧着碗走近窗口,还没问话,里面就伸出一只手接过我的碗,两秒钟后,复又递回给我,此时碗里已经盛满了热乎乎的牛肉汤。剩下的半个馕饼总算有了伴,顺着热汤一起下了肚。
“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我,这边续的牛肉汤还没喝完,又看上了別桌的酱牛筋。在一番思想挣扎下,还是点了一盘。
两碗牛肉汤见了底,两个人也已经吃的大汗淋漓。酱牛筋口味偏咸,打包回家正好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