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图强
第三节 王安石(上)
赵顼为什么急着让韩琦下台?因为他心中有了新的人选,这个人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
王安石文章动天下,辞职惊朝廷。公元1060年上万言书,更加名闻朝廷内外,韩绛、韩绛弟弟韩维以及吕公著都是王安石的好友兼粉丝,他们都极力宣扬王安石。
赵顼为颖王时,韩维是记室,每次讲说被赵顼称赞,韩维都谦虚的道:“这不是我的看法,是我朋友王安石的观点!”
韩维升为太子庶子,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所以这位王安石,赵顼是先闻其大名,不见其真人!朝廷内外交口赞扬王安石,已经在他心中有了深深的烙印。
赵顼即皇帝位后,下诏召王安石觐见,王安石却不买账,不来!(王安石的拽,我们在'佐料'里细说)。
赵顼很郁闷,问宰辅大臣:“王安石在先帝朝,也是屡召不赴,有大臣认为他不恭敬。现在朕召他,他又不来,是果真病了,还是有所要挟?”
宰相曾公亮回答道:“王安石确实宰相之才,必不会欺瞒陛下。”
曾公亮为什么替王安石美言,他是藏有私心的,他当时想引进王安石,用以压制首相韩琦。因为韩琦执政三朝,作为首相,太强势了。曾公亮虽然是辅相,形同牵线木偶,心中难免憋屈。
参知政事吴奎和王安石曾经共过事,却道:“王安石逞强好胜、自以为是,想法不切实际,万一重用他,势必紊乱朝纲。”
赵顼不听,公元1067年三月,任命王安石为江宁知府。众人都以为王安石会像以前一样推辞不上任,没料到,这次王安石很爽快。
半年后,赵顼又升迁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兼皇帝侍讲,三天后,韩琦被罢免宰相,韩琦离职前,最后一次在皇宫入对,赵顼流着眼泪对韩琦道:“侍中一定要走,今天已经下达制书了。爱卿走了以后,谁能担当重任,王安石怎么样?”
不料,韩琦毫不客气的道:“王安石为翰林学士有余,身处宰辅重地则不可。”赵顼愕然,沉默不语。
但是就这个翰林学士职位,王安石并没有立即到任,朝廷的任命书下达七个月后,即直到公元1048年四月,王安石才从江宁府珊珊来迟,王安石进京后,赵顼即召他进宫入对,这是超越常规的礼遇了。
王安石在江宁府迟迟不上任,是不是卯足劲头准备功课呢?不得而知,总之,从后面的表现来看,王安石是有备而来的。
王安石一进宫,赵顼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治理国家,应该优先考虑什么?”
王安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择术为先!”
赵顼微微一愣,话锋一转,问道:“唐太宗怎样?”
王安石却现出不满的情形道:“陛下应当效法尧、舜,怎么推崇唐太宗啊? 尧、舜之道,简练而不繁琐,紧要而不拘泥,容易而不复杂。只是末世学者不能全盘了解,因此以为高不可攀罢了。”
赵顼难为情地道:“爱卿可是在批评朕了,朕看自已孱弱的躯体,恐怕不能符合你的期望。爱卿应该悉心辅佐朕,让我们一起达到你说的'尧、舜之道'!”作为皇帝,难为赵顼如此姿态低下,求贤若渴啊!
这次交谈之后,赵顼意犹未尽,一天,王安石讲课完毕,群臣都退出了,赵顼又单独留下王安石,赐坐。真诚地请教道:“有点想法,和爱卿聊聊!”
赵顼接着道:“唐太宗得魏征,汉昭烈(刘备)得诸葛亮,所以大有作为,两人都属世所稀有的人才啊!”
王安石又毫不客气地回答:“陛下真心想能做尧、舜,必有皋、夔、稷契等贤臣,想做殷商高宗武丁,必有傅说(商朝贤相)。他们两人(指魏征、诸葛亮)都是有道之士看不起的,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天下之大,人们之多,百年承平,学者不少,还经常担心无人帮助治理国家,只怪陛下择术不明,不能诚心对人啊。虽然有皋、夔、稷、契、傅说般的贤臣,也为小人蒙蔽,退避而走了!”
王安石直掏心窝,赵顼以帝王之尊,年轻气盛,毕竟有点不服气,辩解道:“什么时候没有小人啊?尧舜之时,也有四凶存在呀!”
王安石立即反驳道:“能够辨别出四凶,这正是尧、舜的英明之处,如果让四凶猖狂,那么贤臣皋、夔、稷、契怎么能终身安享俸禄?”
赵顼被顶得哑口无言,败下阵来。
佐料:王安石(公元1021年-公元1086年),字介甫,抚州临川(江西抚州)人
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终身不忘”,此项天赋就甩了“过目成诵”的几条街了,这样的人读书,无疑是大神!不仅记忆力好好得出奇,而且才思敏捷,“动笔如飞”。见者都佩服他的精妙。
他的老乡曾巩,将他推荐给文学大佬欧阳修,大获赞赏。欧阳修亲自为他宣扬名声。公元1042年,王安石中进士第四名,授淮南节度判官。按惯例,任满后,可以进京考试入馆阁(馆阁是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事务官员,是宰辅重臣的储备人才库),唯独王安石不考试,不久调为鄞县知县。在任上,王安石兴修水利,给百姓借贷官府稻谷,收取部分利息,当地百姓深为便利,为他以后变法积累了经验。
宰相文彦博以王安石淡泊名利,请求朝廷越级提拔,直接入朝担任馆阁,王安石推辞不去,以后他每有升迁,基本都是拱手推辞!
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以祖母年纪大推辞;
欧阳修再推他为群牧判官,他又辞;恳求到外担任地方官,知常州,朝廷多次下诏让他进京担任馆阁,他都推辞不上任。
朝廷内外士大夫们,以为王安石无意功名,不求仕途,遗憾无缘结识;朝廷屡次想委以重任,都担心王安石不给面子。
公元1058年,王安石千呼万唤才答应入京担任度支判官,士大夫竟奔走相告,说王安石出任为官了!都把它作为喜事庆贺。
不久仁宗任命王安石修《起居注》,王安石辞谢多日,仁宗让相关官员直接到他家送任命书,王安石不接,官吏持任命书拜他,他赶紧躲到厕所里去,官吏没办法,只好将任命书放到他家的案几上,他又赶紧追出来还给他,来来回回八九个回合,王安石不得已才接受。王安石上完万言书后,正好母丧,便去职回家丁母忧。
纵观王安石的前半生,基本是以辞职为主,而且官越辞越大,名声越辞越响亮!这样奇特的为官之路,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