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听到这本书的书名时,一定会感觉奇怪,要说沟通,肯定是平等对话,互相协商,如果都动用暴力了,那还能叫沟通吗?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暴力沟通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聚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交给同事一份非常重要的问题,千叮咛万嘱咐,结果你一转头。同事便把文件放时放在了会议室出门去吃饭了。等你回来看到后可能会非常生气的说,诶,你怎么把这么重要的文件随手放在了公共会议室里。注意了,这句话是责备别人的行为,也就是典型的暴力沟通。
我们为什么要解决暴力沟通呢?因为这样的责备,其实给别人带来了情感甚至是精神上的创伤。所以如果我们不解决暴力沟通,可能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恶化,甚至让我们在生活中感觉不到幸福。但是没关系,本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告诉我们,虽然我们难以避免来自周围的暴力语言,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运用非暴力沟通来不受伤害,促成双方理解。
3·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how
接下来我们要甲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苏州呢?提到了她运用分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第一个要素观察,即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作者特别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
我们习惯于对看到人及行为做出反应,给出评判和分析,例如某人迟到30分钟,我们通常不会直观地说他迟到半小时,而是直接说他经常迟到、没有时间观念。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会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就不利于我们的沟通。
以下有两道练习题来帮助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第一题,我儿子经常不刷牙。你们觉得这是观察还是评论呢?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的意见不一致,我认为经常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不含任何评论,是这样,本周我儿子有两次没刷牙就上床睡觉。
第二题,里奇告诉我,我穿黄色衣服不好看。
第二个要素感受,感受既不是想法,也不是观念,感受就只是感受而已。比方说你开车的时候遇到了红灯,这时候我问你说,“你遇到红灯,有什么感受?”你回答我说“我觉得红灯很重要,这样交通才不会混乱。”这个是观念,这个是想法,这不是感受。感受可能是“我看到红灯,觉得很沮丧”,或者“我看到红灯,我觉得很焦虑”。不管是沮丧或者是焦虑,这就是感受,没有对错可言。想要能够清晰地表达我们自己的感受,我们需要足够的词汇的,所以大家可以参考以上这个表达感受的词汇表,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的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
第三个要素是需要。需要是所有感受的来源,如果你没有任何的需求,你就不会有感受。很多人日常生活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感受,可是却不去追究“这些感受是怎么来的?”“是因为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这实在很奇怪。这就好像我如果体重变重了,我变胖了,我不去检讨我到底最近是不是吃太多宵夜,或者我从来都没有运动,却跑去算命一样。
举个常见的例子,家长对于孩子吃饭这个问题,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对孩子出说你不吃饭真是要被你气死了。言下之意时,他们他们的情绪好不好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那我们可以试试通过我感到怎么样?因为我怎么样这种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的。比如说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说成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这其实才是妈妈的需求,担心孩子的健康。
第四步,请求帮助,就是你想要怎么做,说出来,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呢?我们要明确的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
应该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要求。如妻子希望丈夫能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这是她不想要的),但没有明确说出什么是她想要的。于是,我们鼓励她直接说出愿望,她说:“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
那到底什么才叫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呢?以下有几个练习根据你的观点,我们来判断一下。第一。我希望你更加自信。不过你觉得这是一个具体的请求,那我们的意见是不一致的。如果发言者说我希望你能参加关于人际交流的培训,我相信这会有助于你增强自信心。那么我认为发言者就提出了明确的请求。第二题。不要再喝酒了。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的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这句话表达的是发言者想要避免的事情。如果发言者说你是否可以告诉我喝酒可以满足你什么需要?是否有别的方式可以满足那些需要,那么我认为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就讲完了,那我们现在在回顾一遍。非暴力沟通由哪些要素呢?其实简言之我们可以看成这样一个公式“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自觉地在每个关键时刻都深吸一口气,然后套用这个公式,真诚地倾听、反馈,相信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境界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