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过年,总是忍不住在心底感叹,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还是小时候过年有意思。这个论调,不知道多少人已经在心里默念过了,当然,我也是这个论调中的一员。直到,我再一次在过年期间看到漫天的烟花,我发现我错了。过年的年味还是一如既往的有,只是你一直缺乏了那种仪式感。
小时候,每逢进入腊月,年就近了。度过让人不甚愉悦的期末考试,年就真的近了。俗语中流传的“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锅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我的父母就是大概按着这个论调走的,看到父母开始为了过新年而忙碌,忙着蒸馒头、蒸豆沙包、蒸菜包……忙着打扫卫生……,而我对新年的期盼就又多了一分。
母亲,常常在我的耳边念叨,年前要把寒假作业都做完,这样年后才能安心的玩。我对年的分水岭应该也是源自于母亲,写完了寒假作业,那才算真的是过一个撒欢的新年。
大年三十的晚上,父母亲总是要做上一桌子好菜,一家人吃着团圆饭,围着电视看春晚,很多年过去了,我们都已经忘掉了春晚的内容,可是一家人在一起团圆的场景,总是清晰的印在脑海里。
吃完了团圆饭,就该准备大年初一的早上的饺子了,父母亲包饺子,我和弟弟总是时不时的帮一些倒忙,那些丑模丑样的饺子,自然是我们的杰作。
而父亲,总是会熬年,我们是熬不住的,早早的钻进了被窝。父亲在凌晨12点点燃了鞭炮,而我们,在鞭炮声知道,新的一年开始了。
大年初一,照例是最开心的时间,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给父母亲拜了年,收到新年的第一个压岁钱。孩童时期、年幼时期的新年,每一年都是如此,周而复始,年味浓厚,在回忆里流转。
很多年后,我自己成了家、有了孩子。再也没有对小时候过年那种期待,年前也不需要准备食材,出门就有商店,想买什么随时就可以买来,而新衣服也并不需要等到年初一才穿。可是,对于过年的期待就变的越来越小,过年对于我来说,也就是多了一个可以休息的长假而已。
我想,大家不都这样过的嘛,这样过下去也没有什么不好。可是,我发现,这样真的不好,过年是需要仪式感的,仪式感是什么,就是幸福感。过年就是需要人们在一年辛苦的工作之后,有一个可以休息、可以舒缓的出口,是人们一家团聚欢乐的日子,当然,也是让孩子们回忆起来感到无比温暖的时刻。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把过年,过成像平常的日子一样,等小孩子长大了,回忆起过年的时候是不是会一片苍白?
所以,今年过年。我早早的给小胤买了新衣服,特意留到了年初一穿。年初一的时候,我们也给小胤包了一个红包。新年假期的时候,一家人去阳朔转了转。
我希望,以后小胤长大了之后,他回忆里面的年,充满了幸福感。
我在阳朔的客栈外,看到天空中不时绽放的绚烂烟花,大概有十年的光景,没有在过年看到过此起彼伏的烟花了,我的内心一片激动,好像瞬间回到了小时候,那个时候我们还小,一家人围炉而坐的过年情景,心中充满了幸福。而小胤,第一次看到了烟花,激动的不能自己。
过年的幸福感以前源于父母给我制造的仪式感,年前的忙碌,年后的舒适,而我想制造一点以后过年的仪式感,让周围的人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