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圆圆,5岁,女孩
圆圆妈妈的原生家庭:圆圆妈妈是北方一个四口之家,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哥哥,爸爸在家中是说一不二的,对妈妈关心很少,对兄妹俩也比较冷漠。妈妈拉扯两个孩子长大,给予很高的期望。圆圆妈妈从小十分要强,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
圆圆妈妈大学时遇到了圆圆爸爸,相识相恋,结婚生下圆圆。圆圆爸爸是公务员,工作优秀努力,很受重用。圆圆妈妈则主要照顾孩子的学业,对孩子的要求也比较高。从小,孩子就学遍了各类兴趣班,钢琴、跳舞、围棋、英语、机器人、毛笔字……登上各类舞台表演,得到很好的名次。圆圆妈妈说:我就像个陀螺,不允许自己停下来,因为我一停下来,就感觉会失去很多很多东西。我说不上是什么,但我没法让自己停下来,我女儿也不行。
圆圆从小乖巧听话,善良懂事,她一方面不喜欢自己每天都要赶场子上课,一方面又享受成功的喜悦。但也因为太乖巧,有时显得没什么主见
分析:
1. 圆圆妈妈小时候,爸爸对自己的关爱不够,又比较专制,说一不二,对妈妈的关心也少,妈妈在家里没什么地位,妈妈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两个孩子身上,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圆圆妈妈对自己要求高,好强的性格。圆圆妈妈的原生家庭是情感低,控制高的专制型家庭,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圆圆妈妈形成了焦虑抵抗型的依恋模式。
2.圆圆妈妈有了自己的家庭后,又因为老公的优秀,使自己的内心更加不安全,她觉得自己控制不住老公,就来控制孩子,只要把孩子培养好了,这个优秀的孩子就是自己的成果,就会觉得自己有成就感,这个优秀的孩子就是自己付出努力后得到的优秀作品,所以她不敢停下来,停下来她会觉得这个优秀的作品会消失,这样她就会一无所有。
3.圆圆妈妈用自己父母专制型的养育方式养育圆圆,圆圆一直都是听妈妈的安排,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导致现在没有主见。圆圆又在重复妈妈的成长轨迹,形成了考虑抵抗型的依恋模式,她很矛盾,内心是不想去上课,学那么多,但当自己获得成功时又很开心!
4 .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圆圆妈妈要从自己做起,改善夫妻关系,调整家庭动力系统,悦纳痛苦,重塑自我,用爱的名义勇敢面对一切!
陆老师分析:
陆:
这个案例里,最核心的是两个部分:1、妈妈若是活不出自我,会带来怎样的轮回。2、尽心尽力但是自以为是的抚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心理感受。
陆:
这让我想到了最近很火的一部剧:都挺好。相信大家也都有所耳闻。里面的苏大强这个角色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他揭示了大家都有但很难用语言讲出来的共识:一个活不出自我的人,有多怕死,多会作。
陆:
作业的最后,大家都提到了,希望圆圆妈妈能活出自我,靠自己的力量去补全人生的缺憾。其实,如果圆圆妈妈听到了大家的话,可能会带点委屈:我已经尽可能给了圆圆最好的,大家为什么还要来苛责我?面对这个问题,我想听听大家会如何回答?
陆:
其实,这也便引出了今天的主题:边界。
各位,边界的难点,不只是要有边界意识。真正的难点,在于两个问题:1、边界对于双方来说,意味着什么?2、竖立边界的同时,也隔离了双方的依赖(不是依恋)。边界一旦竖立,便逼着双方开始反观自照,回向,并强制面对自己的内心,与自己的深层需求。
通常来说,这个过程一定会激起反抗,原因很简单:我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所以,对方一定会有情绪上的反应,并且会伴有一定的攻击性。攻击性若是对外,那你则需要接着。攻击性若是对内,那便是抑郁的状态,那你则需要帮他提提气。
换句话来说,如果对方没有这个反应,那说明我们切的点可能不太对。
这就是心理咨询中所说的:若是对方没有阻抗,那么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触及到问题的核心。
陆:
刚刚@班委~等花开说了一个问题,一个五岁的孩子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陆:
我们无法帮孩子来决定,也无法逼孩子来直截了当告诉我们。可能能做的,就是帮他设置好环境与各种准备。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我们至少不应该把孩子拖入我们的强迫性重复中,也不应过度把自己的人生往他身上套,将焦虑投射给他。这对孩子来说,似是无妄之灾。
等花开:
@心理陆老师 如果我是圆圆妈妈,当别人对我的养育提出质疑时,本能的意识反应,应该是对外的阻抗,因为这个时候我或许还没有意识到我自身的问题,当意识发的自身问题后,就是对内的阻抗了,会自责,会内疚
陆:
@班委~等花开你的动力过程,分析的完全正确
陆:
先外后内,这是一般性的典型防御过程。 一般来说,只有攻击向外受阻后,攻击才会重新指向内。
月牙 (绘分享-牙牙):
向内指向过严重是不是就是能接近抑郁的门口?
米姐米姐~semi (绘分享-豆豆妈妈):
但我有一个疑问,如果是别人对我的养育提出质疑时,我本能的意识反应,就是对外的阻抗,但同时我也会对内阻抗,还会怀疑到底是我正确还是对方正确?会迷茫@心理陆老师
等花开:
是。对内的阻抗如果不能及时化解,会抑郁,
陆:
攻击向内,就是抑郁。
月牙 (绘分享-牙牙):
迷茫的过程去找知识来填补,然后权衡。这也是认知改变的过程是不?
紫薇花开 (绘分享-晨晨妈妈):
本能的自卫反应,有自我防御机制,面对质疑先想到的的确是为自己辩解
紫薇花开 (绘分享-晨晨妈妈):
人本来就是一个矛盾体,我也是这样想的,会自省也会直抒胸臆,但孰是孰非,真的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陆:
@米姐+豆豆+2013.2+福州看他说的对不对,有没有道理。看他是从哪个角度和维度来切入的,这个最终还是知识储量的问题。
紫薇花开 (绘分享-晨晨妈妈):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人云亦云不可取,自以为是也非正途,还是要从心出发,跳出问题本身去看,才能更加的客观,人要有怀疑精神
陆:
一般来说,我们先会对自己有个认知,大概明白问题在哪里。然后看他说的在不在点上,这个是能听出来的。如果他戳到了点,我们的第一反应一般是沉默。
等花开:
当被说到点上时,会有被刺痛的感觉,这个时候对外的阻抗,会慢慢转向对内
陆:
是的。边界的树立,依靠觉知的推进。觉知度越高,你能面对的东西就越多,自我设限就越少,自我肯定就越多,自我能量就越强,对别人的依赖度就越低,就越独立。界限就这样被设起来了。
陆:
觉知是依托知识,对自己的分析与了解
紫薇花开 (绘分享-晨晨妈妈):
自信和他信的关系
米姐米姐~semi (绘分享-豆豆妈妈):
逻辑是知道的,但是不知道要补充什么来提升自己的觉知。
陆:
就是依托我们正在学习的东西,像这样讨论,反观自照,逐渐的领悟
紫薇花开 (绘分享-晨晨妈妈):
那是不是更加的多元化,更包容,更不受扰,不困于心
陆: 是
月牙 (绘分享-牙牙):
我发下字面意思,大家可以理解下。
觉知,包括觉与知,觉是一个感(感触、触碰)的过程,知是一个应(收受)的果报,就如同触电的"觉"是接触的方式,"知"是麻木反应。眼、耳、鼻、舌、身、意(念虑)的六识感官都是"觉"有情的感知器官。
等花开:
陆老师,边界树立能不能等于动态平衡?也就是说当边界被树立起来后,不管是亲子关系,还是夫妻关系都会慢慢的达到动态平衡,
紫薇花开 (绘分享-晨晨妈妈):
感觉我现在比之前承受力变高了,感觉看不穿看不透实际就是觉知不够,感觉心理学要一定境界就是禅意唉
陆:
这个是佛教中唯识论的说法,比较深。但讲的是对的。
陆:
@班委~等花开是的,这是逐渐的过程。任何改变与平衡,都是渐进的过程。
云淡风轻 ¹⁵³⁷³⁵⁶⁵⁴⁷⁵ (绘分享-图图妈妈):
有了强大的知识基础,内心也会变强大,面对周围人不解的眼光也会从容应对
陆:
因为你变强了,变通透了,同时也变柔软了
云淡风轻 ¹⁵³⁷³⁵⁶⁵⁴⁷⁵ (绘分享-图图妈妈):
变柔软,怎么理解
陆:
倒过来理解。生命本就柔软。为何会硬?因为你怕,你担心,因此浑身会长刺,看起来就硬。
紫薇花开 (绘分享-晨晨妈妈):
那不对外有抵抗也不过分自责,认可相互转化,看到事情的两面性,存在即合理,坏事中也好的一面,既不受别人左右,也会向内审视,去反思,是这样吗?
等花开:
@心理陆老师嗯,树立边界好难,一说到边界,直观的理解就是一条直线,一人站一边,但是一到具体事情上,这条线就模糊了,就弯曲了,就越界了,
月牙 (绘分享-牙牙):
边界需要慢慢理顺
月牙 (绘分享-牙牙):
尝试,实践
紫薇花开 (绘分享-晨晨妈妈):
个人头上一方天,我记住了陆老师这个形象的比方
月牙 (绘分享-牙牙):
边界理解起来,还好。实践起来非常难
等花开:
对,很难,但是又刻不容缓,
陆:
@薇姐+晨晨+2012+南京是的,是这个意思
等花开:
越早树立边界,越早受益
陆:
大家若是觉得深,可能是因为对自己察觉还不够,并不是字面上的理解有问题。听课的时候多结合自身,因为育儿愈己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看到自己。
紫薇花开 (绘分享-晨晨妈妈):
允许不同的声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观点和说不的权利,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规律,敬畏生命,因爱而生爱,先做自己,在言育儿
月牙 (绘分享-牙牙):
边界不是一个人的世界,而是多方存在的世界,你不能控制任何一方,在实践中才会变得更难。
紫薇花开 (绘分享-晨晨妈妈):
上善若水,感觉放下就是最好的自我疗愈,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以为自己是对的,只是自己以为,
陆: 不客气 大家看不懂的,不妨多看两遍对话 再不懂的,就提交给班委 今天的点比较重要,建议大家重视
紫薇花开 (绘分享-晨晨妈妈):
是啊,我学到后来就是觉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自己和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阿映.tyy: 我能理解为,边界就是学会放手吗……
月牙 (绘分享-牙牙): @小恩2013.11.广东中山 还不能这么理解哈,片面了,会有极端的[捂脸]
等花开: 该出手时要出手,该放手时要放手,收放自如,当是最好的边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