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读完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初步领会了要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谈观课评教,谈学习,谈教学。“教师想教什么”与“学生学到了什么”加之“作者的思想是什么”、“语文的定篇用件”等等,若能有效的统筹从而创设自然和谐的“语文”课堂。那么,语文和语文教育,便大有可为。
换言之,如果只是刷题,做总也做不完的哈达卷;上课,要么抄背记,要么就是公开课老师把大部分精力用以琢磨学生听不出所以而很“文艺”的课堂用语,形式主义拼演技;至于“交际”就是“交际”管你合不合时宜,“作文”就是“写一些飘飘然的东西”,“阅读能力”只存在于口号里……
如此,语文被“扒皮割地”,占山为王,独立而“自我封闭”,充满戾气,毫无流动的神气,且效率极低。书中王教授几次举例我们语文老师教那么多年提了无数遍的“比喻”,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了高中毕业,十二年如一日的——不会。
这很正常,我们班(六年级)不会拼读拼音的就有一二十个,我们可是六年来的语文课,每课的第一课时都要强调,每张试卷都会练考。结果,很可笑。
为什么呢?“强调”和“练考”,都是磨,磨破了老师的嘴皮子,磨光了学生的灵性。一节课“强调”的点儿太多太多正像要“练考”试卷也太多太多。
多而不精,不专注,心不正意不明。那么一切也太无聊透顶,别的“高大上”的东西提了也是瞎提。
我崇尚“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学科内、学科际、超学科的课程理想整合。学生和老师在一起,学习犹如呼吸。
专业成长的道路漫长,向往并相信自己能够因阅读和思考而更具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