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全民上学”的大环境下,许多父母花了大量时间在监督、鞭策孩子的学习上,不仅收效甚微,自己也焦头烂额,还引起孩子的反感,闹出矛盾,使其仅存的一丝学习动力也烟消云散。对此,父母既不敢不管,又不敢多管,可谓进退两难。
其实很多父母也知道,让孩子从心里爱上学习,才是解决之道,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喜不喜欢看书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又做不了主。”这应该是大部分家长的真实想法。
其实不然。孩子是否喜欢学习,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决定的。
许多父母在抱怨孩子不爱看书学习的时候,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是否经常在孩子面前看书学习?或是从小跟孩子灌输“你只要学习,其他事情都不用管”的思想?
孩子为什么会不爱学习?并不是他讨厌学习,而是在他们小的时候,看到父母没有阅读的习惯,没有保持学习新事物的劲头,那么,他们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我要做好这件事的难度很大,或者说,“学习”是父母老师“强加”于我的事情,我并不买他们账。一旦觉得一件事离自己很遥远,甚至是别人不用做而我一定要做这件事的时候,我想换成谁,都对这件事都不感冒,产生抵触。
为什么教师家庭的孩子一般都爱学习?家长的管教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孩子自记事起,家庭中就有人在阅读学习,那么,他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和吃饭睡觉一样,是一件大家都应当做的事,那么,心理上就不会感到陌生和排斥,而后在之后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不要相信有些父母说“我家孩子我从不管,他自己从小就爱学习”这种话,他们或许没有死盯孩子学习,但他们自己平时肯定热爱阅读学习,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
所以,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家长自己首先也必须是一个热爱学习、乐于学习新知识的人。当然,也有农民家庭出北大才子这样的新闻,但,那毕竟是少数,是小概率事件,用小概率事件去冒险,失败了还怪罪孩子不争气,这样的父母,可真不敢让人恭维。
其实,这个理论从反面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学习好的人动手能力差。其实并非他们真的动手能力差,而是父母要求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会认为,既然“学习”是我的事,那么“学习”之外的,比如做家务,就不关我的事,久而久之,孩子不仅成了“高分低能”,还缺乏对家庭的担当和责任。
所以我认为,在让孩子爱上学习这件事上,父母与其做一个“旁观者”、“指挥者”,不如做一个“学长”、“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