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内心以自己为好人而自居,然而昨晚读了刘墉的一篇《不好也不坏的人》的文章之后,突然觉得似乎并非如此,自己顶多就算是个不坏的人,甚至有的时候连不坏都谈不上。
我虽并没有做过大恶之事,也没去做过有心害人之过,但是我肯定是说过别人的一些不好的话的,也是做过对别人有不好影响的事情的,虽然可能我最初并非出于那样的目的,但是我确实是做过的。
这令我想到了,大多数时候我们所做的事情大概最开始都是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的角度的,我们是不可能具备“舍己助人”的本能,在当今这个社会更是很难去拥有“牺牲”的品质的,这也是我时常所思索的一件事,估计在我以后所要写的东西中都将会呈现出来吧,不过现在还是只谈现在。
刘墉在他的文章之中写了那两件简单的生活实例,以此来引述出他所要表达的事实。有一个实例说的是他从机场坐出租车去某个地方办事,在车上与司机相聊甚欢,天南地北的畅聊,两人甚是投缘。最后下车的时候打表器上显示的车费是180元,结果那司机特别大气豪爽的对他说只给100元就成,但是最后他坚持给了司机200元,零末也并没有再要,权当有缘一场。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后来办完事回去机场的时候,他也是打了出租车,但是到机场时打表器上却显示只需120元而已,一样的起点和终点却是两个不一样的结果,第一个司机因与他聊天得知他来自外地,在聊天尽兴的时候估计带他绕了远路,但是最后那个司机却能说免那80元,到底是好还是坏,刘墉也并没有对此直言。
我想起了自己在海口时曾做过的一件事。当时领导让我去一个对接公司去找一些资料,然后去把别人的带有红章的原件彩印之后给替换回来。我找到了负责管理这些资料的那个女孩子,我与她接触过,每次去那个地方我都是去找她的,她是很好的一个女孩子。因为性格,平时去找她要东西的时候并不会说太多客套话,也不会深入交流,但是那次却有意的和她聊了很久。后来当我把彩印件还给她时,她大概是看出来了,但是却不肯定,只是试探性的质问了我是不是给替换了。我当然给否认了,但是并不理直气壮。女孩子大概也有些懊恼,有些气愤,却最终没办法,只是愤愤的说了一句让我现在还耿耿于怀的话,她说:我那么信任你,你却这样做,我以后再也不会相信你们了。只是后来再去找她办事的时候,她并没有那样做。
后来回去之后,我由于心里难安便对同事说起了此事,我说我很反感这样的自己,以后一定不会再这样欺骗别人了!
但是后来才发现,这样真的很难!
就像刘墉最后在那边文章中说到的那段话:“想来想去,我发现,其实世上许多人,都是这样不好不坏的人。当你不小心的时候,他们会占你的便宜,当你跟他有了交情,他又可能为你付出。”我估计也是如此的!
很多事实是,有时候我们会因为某些情不由衷的缘故而做出一些有违意愿的事,但是最后却并不能心安理得。只是我始终记得看过的一部美剧里一句台词:“我们需要记住我们本来的样子,而不是现在的模样”。
我们很可能会变成任何一种自己不喜欢模样,但是一定不要忘了自己最初时想要成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