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包学习
R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拥有许许多多的第三方扩展包,这些包可以从官方网站下载,但由于速度限制,需要在Rstudio上配置镜像下载源,今天主要学习了如何设置镜像以及R包的安装、加载和使用。
1.镜像设置
-
初级模式-程序设置
Tools
→Global Options
→Packages
-
升级模式-代码设置
利用options
函数-R运行过程中的选项设置
options("repos" = c(CRAN="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CRAN/")) #设置CRAN的下载镜像为清华源
options(BioC_mirror="https://mirrors.ustc.edu.cn/bioc/") #设置Bioconductor的下载镜像为中科大源
options()$repos #查询CRAN镜像
options()$BioC_mirror#查询Bioconductor镜像
-
高级模式-配置文件设置
利用file.edit
函数修改R的配置文件.Rprofile
file.edit('~/.Rprofile')
最后保存,重启即可。
2.安装与加载R包
dplyr包是R语言中一个具有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的Package,今天在花花的指导下,开始初步学习dplyr包的安装、加载,并进行了五个基础函数练习。
- 使用
install.packages()
函数安装
install.packages("dplyr")
Ps:一开始我没有注意到安装包的时候,Package名一定要加双引号,结果出现了报错信息...以后需要注意这一细节。
- 使用
library
或require
函数加载
library (dplyr)
require (dplyr)
3. dplyr函数练习
以R中的内置数据集iris
的简化版为示例数据集
#分别取出iris数据集中的
#第1、2、51、52、101、102这6行组成一个新的6行5列数据集test
test <- iris[c(1:2,51:52,101:102),]
如图:-
mutate()
函数——新增列
## 新增一列,该列数值为Sepal.Length(第1列)和Sepal.Width(第二列)的乘积
mutate(test, new = Sepal.Length * Sepal.Width)
-
select()
函数——筛选列
(1)按列号筛选
select(test,1) # 筛选第一列
select(test,c(1,5))# 筛选第1列和第5列
(2)按列名筛选
select(test, Petal.Length, Petal.Width)
-
filtert()
函数——筛选行
filter(test, Species == "setosa") #筛选物种名为setosa的行
filter(test, Species == "setosa"&Sepal.Length > 5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附加一个第一列数值大于5的条件
filter(test, Species %in% c("setosa","versicolor"))#筛选出包含物种名中serosa和versicolor的行。
-
arrang()
函数——按列排序
arrange(test, Sepal.Length)#默认按照Sepal.Length从小到大排序
arrange(test, desc(Sepal.Length))#用desc变成从大到小排序
-
Summarise()
函数结合group_by
——汇总
# 按照Species分组,计算每组Sepal.Length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summarise(group_by(test, Species),mean(Sepal.Length), sd(Sepal.Length))
4. dplyr实用技能
(1)R管道: %>%
-
快捷键 ctrl+shift+M
参考:
https://blog.csdn.net/luo617/article/details/83451052
简单理解就是将上一个函数的输出作为下一个函数的输入
test %>%
group_by(Species) %>%
summarise(mean(Sepal.Length), sd(Sepal.Length))
数据集→按物种分组→计算每组的Sepal.Length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2)count()
函数统计某列的unique值
count(test,Species)
dplyr处理关系数据
-
内连
inner_join()
函数 -
左连
left_join()
函数 -
全连
full_join()
函数 -
半连
inner_join()
函数 -
反连
inner_join()
函数
假设其形式均为join(x,y)
- inner_join 返回所有在y中能查找到的x的行,且包含x和+y的所有列;
- left_join 返回所有x的行,且包含x和y的所有列,在y中没有查找到的x的行新增的列的值会以NA填充;
- right_join 同上,只是x和y调换了一下;
- full_join 返回所有x和y的行和列,未查找的部分同样会被NA填充;
- anti_join 返回所有未能在y中能查找到的x的行,也只返回x的列
- semi_join 返回所有在y中能查找到的x的行,也只返回x的列
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27505645
构建两个数据框
#将字符串变量转换为因子,然后构建两个数据框data1,data2
options(stringsAsFactors = F)
data1 <- data.frame(x = c('b','e','f','x'),
z = c("A","B","C",'D'),
stringsAsFactors = F)
data2 <- data.frame(x = c('a','b','c','d','e','f'),
y = c(1,2,3,4,5,6),
stringsAsFactors = F)
inner_join(data1,data2,by = "x") #内连
left_join(data1,data2,by ="x") #左连
full_join(data1,data2,by = "x")#全连
semi_join(x=data1,y=data2,by = "x")#半连接
anti_join(x=data2,data1,by = "x")#反连接
效果:
-
bind_cols( )
,bind_rows( )
函数——数据合并
bind_rows()函数需要两个表格列数相同,而bind_cols()函数则需要两个数据框有相同的行数
test1 <- data.frame(x = c(1,2,3,4), y = c(10,20,30,40))
test2 <- data.frame(x = c(5,6), y = c(50,60))
test3 <- data.frame(z = c(100,200,300,400))
bind_rows(test1, test2)
bind_cols(test1, tes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