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UED七境界:
课程视频链接:https://ke.qq.com/course/307159
视觉美化【视觉美化重在对用户内心需求的理解】
观点:设计要考虑用户心理学。
易用性级【产品易用级核心在对用户使用习惯的洞察】
大众认为的易用性级(低层次的理解):方便,电脑浏览清晰流畅简洁,是否符合我的使用方式(平板电脑观看是否合适),我是否喜欢这样的呈现。
设计师要了解软件、硬件相互结合;要懂得什么才是易用,如何易用。
eg:智能秤-体脂秤,搭载APP(上秤不显示体重数据,要在APP中先选择角色-“爸爸/妈妈/孩子”—>点击“开始称重”—>弹出“体重数值”,体验流程过长)。我要的只是单纯的体重值,秤上视窗直观显示即可;具体其它指标数据可以在APP上查看。这样才是易用的。
观点:产品在智能化的过程中,不能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
通过MPS...工具评估跨平台、甚至跨终端的过程中,我们的设计是不是易用的。
案例:电视同步——手机端星空滑动操作
设计策划【产品策划重在对产品本身人性化、情感化因素的考量】
现今很多APP或WEB端产品给人感觉非常没有激情、创意,就是一个冷冰冰的线上服务在那里,为什么?其实就是产品缺少了设计策划!
观点:情感化设计实现商业化创新。
一个好的设计策划,一个情感化的设计,可以作为商业诉求、品牌诉求、用户诉求的润滑剂。
案例:酒店升级系统——北极熊的眼泪
eg:Wisting酒店想进行品牌的升级,希望是一个环保、绿色的品牌,希望顾客注重自己的水电燃,希望住户进入房间,会打开智能APP系统,看到水电燃消耗数据;希望住户会自主的节省资源。但往往住户会有异议“凭什么我要这样做,我是来住房、就是来消费的,为什么要操心能源使用是否过量”。
所以说,商业诉求、品牌诉求和用户诉求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矛盾。
策划设计【
北极熊的眼泪
】:所有的耗能都和生态有关,和,耗能越多,北极熊脚下冰会越来越小,甚至当耗能过大,北极熊流下眼泪。这个是可以与我们用户形成共鸣的。 毕竟人都有怜悯之心
同样通过能源的节省,可以形成一个点数的回馈,交换相应的价值(eg:一杯咖啡、免费入住...)
通过情感化设计的策划,让我们用户更愿意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甚至在线下形成了一个体验的闭环。
案例:珠宝服务——设计师亲身策划,感情陪伴
千夜珠宝旗下,主要针对年轻女性。类似潘多拉一样DIY珠宝品牌,然而越是DIY对于一个旗舰店成本非常高(每个店面=100倍数的货存+5个店面服务生),单品的随意搭配——其背后库存都是100的倍数的存货,以及服务生需要与用户互动。
我们发现:用户在等待的时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可以实现互联网+/店面本身O2O,从而解决这个成本的问题。
策划:搭搭带你去旅行。每一款珠宝都是设计师去了亚马逊、巴黎、伦敦,获得的灵感。这些插画是让用户代入旅行的场景,喜欢哪个,从而可以推送一些关联的;产生了首页下单的可能性。
打碎的瀑布流,使得用户可以随意搭配。任何界面都是有下单、转化的可能性
策划:看似是一个美好的策划-搭搭带你去旅行,用户也是在这样一个插画的过程中去体验到每一个单品。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基于他喜欢的单品、合适的搭配推送一些给他。
背后的商业逻辑:我在等待区的时候就增加了无限下单的可能性,倘若在这个时间段、物理空间下单了,我就可以直接调取库存进来。
产品定位【产品定位的关键是产品用户定位】
观点:产品定位铸造用户忠心
案例:旅游卫视——在旅游行业如何分一杯羹?
去哪儿、携程都切了旅游O2O的一块蛋糕,但它的切法是不一样,那我在这个行业这么久,是不是也可以从中切一块蛋糕? 问题一:了解用户吗?有用户吗?答案:有观众、没用户(用户是谁,用户的特征是什么?);问题二: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其他平台也都可以做到的并不是我们的优势; 问题三:用户在什么场景/产品定位基础上下单的(他是否认可这样的一个产品定位)?
当我们真正去观察这些旅游卫视的用户时,发现:观众“一二线城市居多,年轻女性居多并且收入水平、教育水平还不错”。面对这样的用户,我们的定位为什么要像去哪儿一样低成本、非常短时间的旅行呢?
我们应该是面对他们,形成我们的产品定位——年假(一个白领攒了一年的钱请了年假,去一个相对高端的深度旅游的线路),这就是一个产品定位和其它O2O旅游的产品所不同的地方。
产品粘性:旅游节目中的明星会带着大家去,在整个过程中他有一些心路历程。同样让他写下来,用户完全可以在对明星的粘性和欢喜的过程中下单的,不会说在这个享受的过程中去考虑其它平台价格更低等等。
产品重塑【1.产品重塑关键在于对现阶段产品的反思;2.设计师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完成产品重塑的重要因素】
产品重塑就是对行业现状、产品标配的一种反思。
观点:随人群/时代不同,产品认知也会不同。
案例:理财APP-不同时代的看法
传统的理财金融绝大多数是理财超市概念,而数据调研得出:
95后用户会想,理财为啥?当然是买东西。那我为什么学会要看收益率,对比风险。你只需要告诉我放多少钱,什么时候可以买东西了。就这么简单。
所以:金融可以是一个黑匣子,在后台跑。而用户只需要知道买这个耳机,我需要投入多少钱。
用户生态【运用用户心理学验证产品,用户生态中用户粘性是产品进阶的重要点】
我们一般和自己喜欢和大众常用的产品产生粘性,比如微信、微博。但真的有粘性吗?eg:刷朋友圈、动态,这种粘性是用户对产品的一种粘性吗?这个粘性指的是你和朋友圈、微信的人之间的粘性。研究的是关系,其实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在微信上有3种关系:1-你和你的亲人、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的关系(真正需要知道对方最近是否开心、有无困难);2-普通同事、朋友质检的关系(需要知道最近的动态);3-萍水相逢加了微信,从未聊过(不妨碍你窥视他的生活)。这个就是一个产品的本质。
你的用户,包括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都有多少种关系;这些用户以及这个关系之间就形成了用户生态。
案例:理财平台
用户是否可以自己运营用户,是否对用户等级权限进阶的设计。不是简单的分LV,传统积分形式。eg:小白-可以跟随、被托管;大白:托管他人。大牛:带队PK收益率等。
其中有一个关键点,就是用户心理学的验证。我们设定的一个机制/玩法,用户为什么愿意参与,或者该玩法涉及到几个角色,这几个角色为什么愿意参与。eg:跟投,小白愿意参与,因为小白上平台有5000基础值,但投多了亏得多,掉在500以下,将其冻结。唯一选择——托管给别人。大白乐意接受托管,获得收益及检验值。托管的机制从用户心理学上得到了小白、大牛身上的验证
商业模式【产品的商业模式创造,三种商业模式的转换(O2O、B2B、B2C)】
懒猫猫-“死掉的项目”,真正让我们反思——
作为一个设计师是否需要去理解商业模式,包括去参与商业模式的设计。美甲O2O非常火的去年,美甲行业最常规的模式是C2C(美甲师——用户),传统线下有2-3000家的美甲企业去做互联网转型的时候,真的适合这样的商业模式吗?它适合的是B2B、B2C的商业模式。
传统企业的优势:
1.线下非常多的门店;2.店内美甲师都很专业;3.有专业的培训学校;4.美甲甲油性价比高、得到国际认证。那它将来的营运模式就可能并不是像普通的O2O平台,走一单提成一单。为什么不把这些都免费呢?挂在平台上的不是美甲师而是门店(
包括店内美甲师
)。
当某些店的评级非常低,说明服务不专业。平台排名靠后的进行公关,进行美甲学校的培训,通过培训来变现。或者通过美甲油进行变现。那么一个产品需求来了,立马疯狂的布局、交互、视觉真的合适吗;是否可以先反思:这家企业他的优势到底是什么?而基于他的优势又是否适合这样的商业模式,如果适合,那我们的设计应该是怎么样去做的。
eg:首页,用户下单很纠结,是否给他的选择过多。还是可以换一种选择的方式,不像电商一样把所有的美甲图片放上去,而是把它按照星座来,分类。可以发现——用户决策的周期非常短,因为眼花缭乱的图片还不如和他说这些是水瓶座专属,他会在这10个产品里进行下单。
总结:
1.首先视觉美化,有设计心理学等学科的考虑。2.我们的易用性级,当发现多平台、多终端的时候,有一个MPS的工具可以帮助评估易用性做得到底好不好。3.我们有更高要求-希望我们的产品和别人是不一样的,那你的设计策划包括设计主线在哪里。4.反思我们的产品定位和企业优势是否搭,为什么我的产品和别人的产品没那么大的差异性。5.难道这个行业的产品一定是这个样子吗,我们去洞察用户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发现我们要将产品进行重塑。6.再探讨到用户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平台会有很多的角色,这些角色之间是否可以实现自我运营,是否是一个成熟的用户的生态。7.最终要思考的是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的用户利益、用户价值,利益相关者是否实现我们的商业价值。当商业价值反推要在用户体验环节去实现的时候,思考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用户体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