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有两个都问我公众号怎么还不更新这样的话,我很是诧异,居然有对我写的东西感兴趣的?听起来也不像寒暄或调侃,也听过他们中评价说我写的东西有点意思,姑且当夸奖吧,因为我倒是觉得最近除了吐槽真没写什么高质量文章。
自从合肥回来,我属实是很久没有写东西了,突然觉得,人其实在一天内也就能勉强兼顾做好三四件事。若是不用工作,拿原本工作的时间来做一些有趣的事,倒应该能再多一些,而且肯定会饶有兴致,废寝忘食。
但凡一涉及工作,始终是提不起兴致来,这怕是许多人的通病。而事实多是:很多人将时间浪费在了许多无意义的事情上,譬如瘫在床上玩手机。就拿当今时代来说,好像也想不到别的更无意义的事了。所以没了手机和工作,真不晓得人们会何以度日。
回到现实,为了得以生存,这世间大多数人不能离开工作。没有什么家底是三代人内败不光的,况且这世上有创造数代人无以穷尽的财富的能力者本就是个例,我相信这些个例不足以拿来做范用性结论,只不过他们看起来是如此耀眼,一切凡人在其光芒下是如此暗淡。然而这个世界是由大多数的凡人构成的。所以,面对工作,虽未必喜欢,但还需尽力。因为多数尊重的赢得,乃至自我实现,都是在工作的路途中得来的。
最近真的是在工作上感到一些压力了,我还是觉得自己不太会处理成堆的事情。繁则乱,我应该学会怎么梳理一切。其实一件件来的话,也没什么好让人烦心的。
烦心的事情,我不想在文章里多提,并非逃避,只是从手足无措到得心应手,应该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吧,待我积累一定的经验,足以应对之时,再拿来分享吧,今天我说说工作以外的事情。
我想,一个人越是成长,他才会越懂“有限”这个概念。我们一生能获取的知识,维系的友情,培养的爱好乃至寿命皆是有限的。多数人往往只注意过寿命,而忽略了其他。毕竟,只有死亡是永恒而公正的,若拿这世上一切的事情和死亡相较,也都无关紧要了。从前,我也会这么干,现在不会了。这个世上最卑微的人都会拿来用的逃避方法,一旦被使用,这世上将再无尊卑贵贱,是非对错。我又如何看不明白,此等拙劣的逃避方法,徒沦为他人笑柄。扯的有些远了。
关于社交圈极限
其实人一辈子也就两万多天,人的一天也是整整24小时,谁也不会多,不会少。人一生的社交活动,也是被限制到一个范围的。一个正常寿命的人,一生可以遇到的有一面之缘的人大概是8万人,可以和大概两万人有交集。一块交往过,并可以记住的大概是两千人。但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精力,也只能在其一生中与150人建立友谊关系,其余人皆成为过客。而这150人中,最亲密的可能也只有约5位朋友。
恐怕以上这些数字,拿我为例,怕是要更少,一个社交废材的自述。幸运的是,那一生唯一的一个人,我确实是早早遇到了。有时候上天为你关闭一扇门的时候,还是会为你留一扇窗的。但我还是希望您给我留个社交障碍3000问,也不至此,呵呵。
关于处理事物极限
一天24个小时,除去睡觉休息大概9小时,工作8小时,时间碎片(起居,饮食,消磨)两小时,自由可支配时间只有近5小时。拿自己为例子,其实我之前还是觉得自己可以做好多事情的。诸如,读书、写作、健身,甚至是鼓捣文玩,游戏,听收音机,会友。之所以把会友放在最后,是因为投入的时间确实和0无差别。至于前四项,即便是投入,也终不得深入。
我始终也没看完那本《把时间当作朋友》,虽然我觉得它很有用;说了坚持写作一周一篇,看样子也没那么频繁,有水准的文章也未过5篇;虽然每天健身,我也没有一次成功地将每日30分钟以上的运动量坚持下来。更不自量力的是我居然还想过去鼓捣文玩,文章开头那个金刚手串是我一时兴起买的。盘成那样的光泽固然有成就感,但类别、成色、价值、护理这些细节问题,终究是没能抽出时间研究下去了,也算是废了一半。蜻蜓FM也没怎么听了,番茄时钟也因为太繁琐而弃用了,小本本实时记事习惯也终究没养成……还有许多我也觉得没必要说了,究其原因,一来是因为确有精力相关吧。你在一件事情上下的功夫、时间决定了这件事落实的好与坏。但另两个因素我觉得还是吃了不会统筹管理,不会自我约束的亏。有着强烈自我约束力的人,可以用有限的精力,完成尽可能多的事情。完成的质量,怕是要归功于我提到的另一个:统筹管理能力了。拿天分这个东西而言,大多数人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主要还是看他怎么给自己有限的时间做规划。其实《把时间当作朋友》的作者李笑来,看起来像是符合以上标准的人,当然我不是盲目吹他。因为作为一个中年人,他完成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而我目前的目标,是于下周五前把他的那本书先看完,诸君可监督,也有此文为证。
清明其实没什么去处,但好在跟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可以发现景致的。
诸如书中所说,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暂时先排到最后,我的“盘他”、“红楼梦”,喂鸡暂时该放一放了。思绪到这里有些混乱,看了下时间11点55了,到了犯困的点了。但我觉得还是想说完一些东西再收尾的。
今日写此文的目的,一来是说人的精力,时间的局限这一话题,二来也是想说最近自身的一些问题,譬如缺乏自我约束和统筹逻辑思维导致的一些种种,三来也想分享自己今天的一些感受,写到最后吧。
人有的时候的分不清自我与现实,总觉得自己所想就是世界所想,自己痛全世界也痛,这种现象在学术上称之为“共生”。初出生的婴孩就会有这种共生现象,他哭是因为自己饿,继而就觉得全世界都饿,得到吃的以后满足,继而认为全世界都被因为自己“哭”这一壮举而受益,而被满足。随着人的成长,心智的成熟,人终究会脱离这种共生,而对自己有一个确切的认识,知道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那时,也正是一个人的真正成长。道理虽然浅显易懂,人在有时候却难以分得清。
就像今天下火车的骑行计划一样:手机打开了骑行计划,最后却是一路找车,直到硬走4公里回了家也未曾如愿。在本该单车最多的地方找不到单车,找了数十辆不是没电就是故障,还遭遇占坑和被抢,原本一件小事,竟让负面情绪如此放大,实属可怕。当时就不明白,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我=世界的共生典型例子吗?一个人在做计划的时候,为什么不去考虑一些个人不可抗拒因素呢?
夜深,睡意不能拒,至此完结,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