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白味,人间故事,尽在一碗一筷,一勺一杯中体现。世间没有美食不能解决的事,如果有那就再来一份!
每逢回老家过年,内心总有股欣喜,不言而喻的那种。没别的只是离家更近一步心里舒坦;离腊肉更近一步,嘴里舒坦!
腊肉是每年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也是每年都吃不腻的美食,只要桌上有腊肉,心里踏实,嘴里安生。
柴烤生腊肉。“月”“昔”为腊,顾名思义,腊肉是经长久碳柴熏制而成。上好新鲜的猪肉,打上结放进专门熏制腊肉的地方,熏制上一整年,这地方是终年不能熄火的,火要从年头烧到年尾,就像出门在外的游子的乡愁从年烧到年尾!待到年尾游子归家,万物归根时,就把腊肉从熏制的地方取出,等到新的一年,孩子离家时再放入新的腊肉,又开始新的一年的历程……
腊肉的做法有很多,煎、炒、烹、炸、炖、煮样样可行,取下腊肉,用火烤掉上面多余的毛,洗净。一边洗肉一边坐在凳子上聊天,说说新的一年的计划谈谈刚去一年的感悟……我小时候总喜欢在爷爷刚把肉洗干净时凑到他身旁,等他拿上小剃刀,从那还带着水珠的整块腊肉上剃下一块赏我让我拿去烧着吃,不是因为馋,只是因为这样有味——有年味。每当我看见得赏的肉在烤架上滋滋作响时,就会恍然,哦!过年了!
肉做好了,端上桌,摆在大家都够得着的地方,你一块我一块,你给我夹一片我给你盛一块,边吃边聊。肉香钻进鼻孔里,伸向胃里,鞭炮声伴着谈话声嬉笑声溜进耳朵里,他们呀——一起蔓延到心坎儿里!
团圆饭吃了,年也过了,可年味儿还有!年味悄悄溜进游子的行李中,每次过完年游子远行,总会带上那么几块腊肉,不管其他行李有多少,行李箱有多拥挤,腊肉都不会被丢出行李箱,腊肉随着旅人跟着游子带着老一辈的祝福思念穿过千山万水,到达目的地。离家的游子是不会一次性把腊肉吃完的,他们不会像在家里那样一大块一大块的吃而是一次切成一小块一小片用小锅装起来和家人分享这稀缺的美味,分享这淡淡的乡愁。而那剩下的他们会放在冰箱的最深处,放在屋子最隐秘的地方和黄金放在一起……
腊肉就这样被离家的人珍藏,藏在心最里面的那个抽屉,就这样放啊……放啊……放到最后都放臭了,这时才不甘的拿出来,摸了又摸,狠心一顿做完,一边品尝一边叹息……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所说:“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舌尖上的乡愁,不仅是味蕾的感受,更是灵魂深处的涤荡和牵引。
好了,我想现在的你一定很饿,想尝尝腊肉吧,来来来!来咱们吃口腊肉继续说!
2014年,远嫁到深圳的大姑回老家过年,原本就祥和的小家显得更加热闹,一家人和和气气,各忙各的,大人忙着做菜,小孩子忙着收钱……
爷爷像往常一样洗肉,而我像往常一样站在旁边,爷爷像往常一样切块肉给我,我而这时大姑冲进来,羞涩又渴望的对爷爷说:“爸,那个……给我一块……”爷爷玩味的笑了笑,切了一块。大姑接过肉,高兴的像个100多斤的孩子……她连忙扯着我,要我带他去烤,把肉放在烤架上,油汁随着火焰滋滋。我一转头看见大姑死死的盯住那块肉,盯着盯着眼中渗出丝丝晶莹,哎呀!这火有这么热吗?都把你眼睛热出汗了?没想到我越说她流的汗越多,根本停不下来。哎呀!还吃上了,哎哎!那块是我的!她好像没听见吃越来劲,眼睛的汗越流越凶猛,眼泪滴答在肉片,带着苦咸一起吃进嘴里,看着看着我也不喊了,我就静静的看着她,看着她用力的撕咬肉片,用尽全力,我知道她吃的不仅仅是肉还有几十年不见的乡愁!
2015年,过年后大姑打电话给我,刚一接通我就问她牙还疼不疼,她哈哈哈大笑不疼说还想吃肉,说想忘了那个味试着忘了很久,但就是忘不掉,所以去年(2014年)才回去再尝尝。走的时候顺便带了几大块,他好几件衣服和化妆品读丢在这了,就为了把腊肉带回去……她说带着这些腊肉心里踏实,心里有味……
今年爷爷问她想吃家里的什么,爷爷给她邮点过去,她当时本能的大叫:“腊肉”吓的爷爷差点扔掉了电话,她说她什么都不要只要腊肉,她还想尝尝那个柴火味,还想尝尝家味……在等物流的那几天她几乎天天都会上给家里打电话问到底寄没啊?怎么还没来?每天都是相同的问题……
后来我听大姑说,那几块肉她吃了很久,一次只和家人吃一小点,不敢吃多,她说像她们这种在扎根了的人,对家总会有挂念回更浓,但总会有有个寄托,腊肉就是她的寄托,每次尝一点,内心踏实;每次尝一点,心里暖和,不孤独。
是啊,有个挂念不孤独,踏实!
希望每个离家的孩子都通过内心的那点挂念找到回家的路!
希望所有远行的旅人都紧握内心的那点挂念记住你还有个故乡!
投得来的,就是朋友;笑得出的,就是开心。
流得泪的,就是感情;躲不开的,就是缘分。
留得住的,就是归宿;吃得下的,就是乡愁……
如果可以,不管到哪都带上一块你心中的腊肉,因为吃着吃着你所到之处就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