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重读被称为阅读界圣经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已经是我第四遍读这本书了,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和体会。
今天来分享一下如何读书才能学以致用的问题。
就像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为什么学了那么多的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想这其中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解决知识落地应用的问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在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就阐述了这个问题。永澄老师在解读这一章内容的时候,把阅读理解成态度和技术两个方面的组合。
相信我们大部分人都曾追求过读书的技术,渴望能够快速高效地读书; 极少有人关注过阅读的态度。
而正确的阅读态度才是决定你能否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的关键。
那么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去读书呢,答案就是四个字:主动阅读。
主动阅读V.S被动阅读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把一本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有人问你这本书讲了什么,你竟完全不记得了,仿佛这些字只是从你的眼睛里过了一遍,没有在大脑里留下任何痕迹。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被动阅读,被动阅读只是形式上的阅读,并不能带给成长和进步。
与之相反的是主动阅读。
主动阅读要求读者把阅读当成是一件主动的,充满活力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举了打棒球的例子来解释主动阅读。
对于投手抛出去的球,如果捕手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是不可能接住的。他必须要根据球的不同运动轨迹,主动地来回跑动,才能接住球。
阅读也是一样的道理,作者是棒球投手,读者是捕手。读者必须要主动地去接作者抛出来的球,也就是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一本书能够传递给你多少知识,取决于你能够主动地接收到多少知识。否则一本书不论写得多好,你能无法从中学到知识,更不用说学以致用了。
所以阅读的过程越主动,效果越好。
如何主动阅读
主动阅读就像是完成一个接球活动一样,它由很多的动作组成。只有把每一个动作都练习地非常熟练,才能取得最大的收获。就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积极主动一样,只有自己主动了才会有收获。
那么如何做到主动阅读呢?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个关键动作,那就是带着问题读书。
就像是平时我们在谷歌或百度搜索某个问题的时候,搜索引擎会根据你的问题生成一套答案出来。反之如果你不输入问题的话,你是不可能在无边无际的网络信息中找到你需要的答案的。
所以要先有问题才有答案。
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的大脑里不先预设一个问题,那么书中的知识就像搜索引擎里的信息,不会和你产生任何联系,更不会解决你的问题。
古典老师在《跃迁》中提到过一个类似的故事。
和菜头曾建议罗振宇在得到建立各行业的知识树,建议按各领域的专业难度列成一个树状结构。
后来却发现这个方案并不可行,因为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是线性的知识叠加。知识树的思路在问题较固定的工业化时代可能会适用,因为当时分工稳定,要解决的问题也比较单一。
然而现在,每一秒都在高度变化,出现的问题更加多元,想要解决问题就要调用多领域的知识。
所以串联知识的,应该是一棵问题树。通过问题指向各领域,各领域又产生新的关键词,然后长成一棵树。
所以读书也是一样,通过提问,我们就可以在大量的信息中聚焦答案,引发思考过程。
通过思考进一步概念化书中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方法论,最后在生活中得以实践和应用。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读人物传记的时候,往往我们读完以后会觉得,哇这个人好厉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对我们的个人成长没有带来什么帮助。
这个时候,如果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个些问题去读,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比如说《曾国藩传》,该如何带着问题主动阅读呢?
因为书里讲的主要是曾国藩靠自己的精神力量战胜困难,一步步从一个屡考不中的最底层学子做到最高权臣的故事,所以我们要学习的也和这种精神力量有关。
比如,可以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曾国藩是如何面对他人生中的诸多挫折的?比如科举失败、长沙之辱、九江大败等等。然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自己遇到过的困难,比较他是如何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自己是如何应对解决的,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差距。
通过这样的对比,就可以学到很多与自己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可以反思曾国藩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决定,再自己却做了不一样的决定,如果再来一次,会有什么样的选择。那么下一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可能就会选择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把书中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切实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所以带着问题去读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主动阅读,可以帮你将学到的知识落地实践。
最后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高层次阅读的核心是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可能地找出答案,这是绝不可或忘的原则。是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有天壤之别的原因。后者不提出问题,也得不到答案。”
欢迎关注子莯青青创建的《青青外语》。坚持看老友记学英语,裸考取得二笔翻译资格证书。今日头条号,搜狐号邀约作者,简书优秀作者。已有十几万字学习方法,翻译解析分享。创建百人老友记学习群。